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哪些?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一起步,就开始受到房价过高的责难,可以说是一个在抱怨声中成长的产业。近年来,价格抱怨渐被风险话题所取代,特别是今年以来,舆论界对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即房地产热点市场的风险评判大有风声鹤唳之势。比如对于杭州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评价就好像真的是“乌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我国房地产市场真的马上就有巨大的风险暴发吗?
从广义上讲,房地产具有投资性产品的属性,而人们追逐投资性产品必然抱有投资回报的预期,有预期就有炒作,有炒作就有泡沫,泡沫过大就生成风险。对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判断实际上就是对泡沫的判断。多大的泡沫会暴发风险,舆论界至今没能准确回答,说白了,参与房地产风险话题的人们不是对泡沫程度有了真实的判断,而多是出于对泡沫的厌恶与恐惧。其实,任何一种投资性产品市场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正是靠泡沫得以放大的,如果我们寄希望建立一个没有泡沫存在的所谓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那只能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不健康的市场。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问题,适度的泡沫既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泡沫恐惧还是消除的好。

        再来看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过大。在经济理论界没有交给我们评判尺度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作出直观的判断,这就是在购房者中属于完整意义上的投资者是否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居民绝大多数住公房,后来经过房改,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房子都不大,住房条件不理想。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房改户要进行住房升级。我国原有的城市化水平很低,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也必然加快城市化建设,近几年城市人口扩容迅速,使城市住房消费群体快速扩大。再加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很自然成为人口转移热点区,住房消费也必然热于经济欠发达城市。虽然房产明显具有可升值的特性和可变现的特性,但即使像杭州市那样房市很热的城市,绝大多数人购房仍然还是为自己住,除店面房外为炒房而买房的肯定不会占大头,更不是像股票市场那样全部参与炒作。我们也不能认为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的人家就一定是为了炒房。一方面是城市家庭小型化正使四世同堂乃至三世同堂的家庭由一分几;另一方面,为子孙置房产是一种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多房户中为子孙备房肯定会不少。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市场价格不等、冷热不均正是这种不平衡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正常反映,仅依此判断某地存有过大风险是不科学的。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责难,其实就是对价格的不认可。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是否过高,这要看站在什么起点上看问题。按市场经济观点看问题,凡得以存在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否则没人接盘,它就必然不存在。如果站在“让天下寒士尽开颜”的立场上看问题,房价没有不是过高的,因为有些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其住房消费能力为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除开投资产品市场不说,任何消费产品市场也不可能全为购买力最低的人群设计。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如何发达,都会有人买好房、有人买差房、有人没住房。这些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使然,我们如果寄希望靠平抑房价来保障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住房,除非放弃走市场经济求发展的道路,否则就不现实。

      宏洋报告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国家负责逐步建立起比现在建设经济适用房更为完备的弱势群体住房社会化救助制度,为住房消费能力特低的群体提供廉租或免租房才是正事,至于房地产的价格,还是交由市场去定夺的好。
切莫妄谈房地产市场风险。我国的市场体制还远没达到完备程度,行政参与、干预资源配置之手十分强大有力,过激的理论一旦对这只手产生了误导,无论它从哪个方面加力,都会使房地产市场产生在外力作用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