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改革迫不及待(一)
—— 政协的来历和作用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召开党派会议,建立联合政府”。蒋介石对此十分反感,认为:党派会议是分赃会议,联合政府是不要政府。抗涨胜利后,中国究竟走向哪里,成为各政治党派政治力量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了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又不过分刺激国民党权力欲,周恩来将“党派会议”改变为召开“政治会议”确商国是。对召开政治会议的建议,蒋介石已无法拒绝,但是又担心政治会议的权力过大,遂在中间增加了协商二字。根据《双十协定》的议定,1946年元月十日,国共两党签订《停战令》,所谓的旧政协在重庆同时召开。出席代表共三十八人,其中国民党八人,共产党七人、民主同盟九人、青年党五人、无党派社会贤达九人。会议围绕五个提案展开讨论:(1)政府改组案;(2)和平建国纲领;(3)国民大会案;(4)宪法草案问题案;(5)军事协议案。
改组政府组召集人:王世杰(国民党)。参加者有罗隆基、王世杰、陈立夫、刘若飞、陆定一、曾琦 、余家菊、罗隆基、沈钧儒、王云五、傅斯年。
施政纲领组召集人:张厉生(国民党)。参加者有董必武陈布雷、张厉生、董必武、王若飞、常乃德、杨永俊、张申府、黄炎培、李烛尘、郭沫若、傅斯年。
军事协议组召集人:胡霖(社会贤达)。参加者有张东荪张群、邵力子、周恩来、陆定一、陈启天 、杨永俊、张东荪、梁漱溟、缪嘉铭、胡霖。
国民大会组召集人:曾琦(青年党)。参加者有邓颖超吴铁城、张厉生、董必武、邓颖超、曾琦、余家菊、章伯钧、梁漱溟、邵从恩、钱永铭。
宪法草案组召集人:傅斯年(社会贤达)。参加者有陈启天孙科、邵力子、吴玉章、周恩来、陈启天、常乃德、罗隆基、章伯钧、傅斯年、郭沫若。
姑且放下当年政协决议未能贯彻的是是非非,仅就其成员及议题可以看出,一,会议精简,仅38人都是深谙政治脉搏的华夏精英。二,代表虽不是民选,却代表着当时中国各政治势力,反应着全体民众的普遍愿望;三,议案都是关乎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核心问题,真正体现了确商国是的目标。
施政纲领组召集人:张厉生(国民党)。参加者有董必武陈布雷、张厉生、董必武、王若飞、常乃德、杨永俊、张申府、黄炎培、李烛尘、郭沫若、傅斯年。
军事协议组召集人:胡霖(社会贤达)。参加者有张东荪张群、邵力子、周恩来、陆定一、陈启天 、杨永俊、张东荪、梁漱溟、缪嘉铭、胡霖。
国民大会组召集人:曾琦(青年党)。参加者有邓颖超吴铁城、张厉生、董必武、邓颖超、曾琦、余家菊、章伯钧、梁漱溟、邵从恩、钱永铭。
宪法草案组召集人:傅斯年(社会贤达)。参加者有陈启天孙科、邵力子、吴玉章、周恩来、陈启天、常乃德、罗隆基、章伯钧、傅斯年、郭沫若。
姑且放下当年政协决议未能贯彻的是是非非,仅就其成员及议题可以看出,一,会议精简,仅38人都是深谙政治脉搏的华夏精英。二,代表虽不是民选,却代表着当时中国各政治势力,反应着全体民众的普遍愿望;三,议案都是关乎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核心问题,真正体现了确商国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