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低碳背后的脱胎换骨


        哥本哈根低碳背后的脱胎换骨

                         Photo

电动汽车的电池并非是新能源概念-----哥本哈根的会议主持者把它订为转换能源,因为它需要二次充电,而第一步是通过煤的转换获取的。这无疑为新兴国家的发展打制了一个庞大的耗资标准?而最能鲜活生动的样本是英国巴特西发电站。

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它的四根巨型烟囱是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著名地标。作为后工业时代的象征,它上过平客·弗洛伊德摇滚乐队的专辑封面,以嘲讽资本主义的没落。

巴特西发电站1983年完成历史使命,废弃至今。不久前,两个爱尔兰地产商以4亿英镑(约合8.12亿美元)买下巴特西发电站,希望能让这块荒芜的土地重现昔日辉煌。

 上世纪20年代,英国充斥着各种小型私人发电站,它们为私人企业供电,如有剩余生产能力,也提供公共用电。由于各个电站的发电系统互不兼容,成本高昂,竞争激烈,整个国家的电力供应混乱不堪。英国议会认为,电站应当扩大规模,且拥有统一的发电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巴特西发电站应运而生。

             
 

从一开始,巴特西发电站设计师吉尔·吉布·斯科特爵士一心要把它建成欧洲最大的电站。它的头两根烟囱1933年筑成,好像一个巨型双向插头朝天而立;后来,电站又增加了两根烟囱,“插头”变成了倒立的巨型“方桌”。泰晤士河南岸有了自己的著名地标。

上世纪50年代是巴特西电站的“巅峰时代”。它每周烧煤1万吨,每天消耗泰晤士河河水155万立方米。1964年,电厂发生火灾,导致整座伦敦城一片黑暗。

1939年,《建筑师杂志》评选“最受欢迎的现代建筑”,巴特西发电站名列榜眼。它被誉为“电子教堂”,因为它的外表看起来刻板而荒凉,但细节却十分精致。电站A座的铜制大门高大威武,饰有精美的神像,象征着“权力”和“能量”。电站的内饰也极为讲究。涡轮大厅是大理石地面,控制室是镶木地板,到处是艺术装饰。工程师工作时必须穿拖鞋。1982年“退役”以来,这座充满了“机器美学”和“魔幻主义”色彩的庞然大物就像宫崎峻创造的“天空之城”,孤独地守候着泰晤士河南岸,神秘而荒芜,任凭野禽和蝙蝠搭巢栖息。

 泰晤士河南岸虽然称不上繁华,但在这个地段,一间单身公寓标价50万英镑(101万美元)。1988年,企业家约翰·布鲁姆提出一个方案,将巴特西电站改造成一个大型室内游乐场。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颇感兴趣,曾头戴白色钢盔亲自到巴特西电站泥泞的现场考察。

1993年,台湾开发商维克多·黄多以1000万英镑(2022.4万美元)买下巴特西电站地产。维克多·黄一心要将伦敦的市中心从泰晤士河西岸移到南岸不顾电站一边是垃圾场,另一边是“巴特西猫狗之家”。距白金汉宫只有1.6公里,完全可以打造成欧洲最时尚的购物区,所有的奢侈品牌将在这里安家落户。在他的宏伟蓝图中,有豪华酒店,由他亲自设计家具和浴室;有会议中心,面积是威斯敏斯特伊丽莎白二世会议中心的两倍。电站的中心位置将被改造成“太阳马戏团”(加拿大著名杂技团)的“永久剧场”,拥有2000个座位。

13年过去去年冬,他的一个相对可行的计划终于获得通过。计划包括在电站内建造一个娱乐、休闲和购物中心,面积为13.6万平方米;另建两家酒店,拥有750间客房、7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和展览区。项目一获得批准,他以4亿英镑(8.12亿美元)把巴特西发电厂的地皮转手。

爱尔兰开发商约翰尼·罗南和理查德·巴雷特是房地产机会基金公司的后台老板。公司董事会在去年圣诞节和新年之间批准了这笔4亿英镑(8.12亿美元)交易。

2005年,他们名下的宝藏控股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建造1.8万套住宅和3个城市社区。这是迄今由爱尔兰公司独立投资的最大房地产项目。

巴雷特曾是一名律师,大部分时间待在上海,监管他们二人两年前签下的投资项目。罗南是猪农的儿子,与巴雷特联手闯天下前是一名会计。他以奔驰迈巴赫超豪华轿车作为自己的办公室,曾掷金30万英镑(60.7万美元)为女儿过21岁生日。

二人接手巴特西发电站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维克多·黄的“宏伟帝国”扔进垃圾桶,聘请乌拉圭著名建筑师拉菲尔·维诺里,为电站改造工程重新勾画蓝图。如今,这项耗资20亿英镑(40.4亿美元)号称欧洲之最的改造工程电站。

鲜活的样本令人看到,全球对本土的不同压力,使你无法一下获得象迪拜一样的技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