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章子怡,一语泪双流
文/曹喜蛙
流出来的眼泪都可以被风刮走,流在心里的眼泪则是如刺旷日不绝。经过两个多月的沉默,章子怡终于接受采访,详细回答捐款风波中网友提出的各种质疑。章子怡否认有“诈捐”或其他违法行为,但承认自己从事慈善活动“缺乏经验”,并对长时间未能回应公众疑问作了解释。我没有在采访现场,不知道她有没有把眼泪流出来。
但是从刚刚公布的新闻和图片,看得出章子怡这次的露面是相当专业的,看得出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并非草率出场。尤其相关的语调、用词都应该是有团队研究过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以前只在香港或外国电影中看过的“律师”风格也有所呈现,可见很多东西都是咨询过律师的,这是以前的所谓“国际章”所从来没有的高度。比如记者追问如果网友不相信报告中的陈述与数字,是否有渠道核实。章的回答是“可以用正规的方式通过律师跟洛杉矶的律师事务所联系”,这是律师语言。
另外,章子怡这次接受采访的服装,黑底白边的精心设计,都是相当用心的,所谓黑白章子怡,泾渭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是个感性的人,对数字不是很敏感,也依然是个怀疑主义者,一向凭敏锐的直觉评判人,至于相关的道德伦理评判主张延缓评判,喜欢宽以待人,尽管我的言辞也是绵里藏针。但我也欣赏那些精于算计的网友的质疑,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东西都还不成熟,如果没有了质疑该如何发展前进?所以这次章子怡可能受点委屈,但也值得,所以即使流点眼泪也是值得的,就像她自己说的“为国家”。
关于慈善这件事情,其实章子怡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国家的慈善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目前的慈善制度却是相当的不成熟,这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慈善还是所谓国家慈善,也就是存在所谓慈善垄断现象,真正的慈善组织大家能知道的就是那么几家,个别明星慈善组织也都是不自由或无太大的自主。很多人对我们目前的慈善组织多少都有些怀疑,对章子怡的质疑其实也是对整个慈善组织的质疑,并不一定是针对章子怡的个人,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章子怡基金会在美国加州注册,为什么不在中国注册?难道仅仅是为了募捐那些国际善款?我觉得不是,肯定与中国的制度有关系。另外李亚鹏、王菲的嫣然基金会,李连杰的1基金等,都不能算完全独立、自主的基金会,其他也有企业家的基金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在这种连慈善都要垄断的制度下,难道不会有慈善组织的权力寻租现象?稍微有点正气感的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阻挠,所谓一语泪双流,我绝对不是单独指章子怡一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有过经历,即使愿意去做善事,即使有热情,但真的拿出“钱”有时确实不容易,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认捐的善款总不能按时到位。春晚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其实也表达了慈善捐款中的不自主,绝对不是一个数字摁错了、多摁了一个0的问题,实际上是制度的问题,这个不是什么包袱、笑料所能代替的。赵本山小品《捐助》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也有点俗,甚至低俗,但整个小品揭示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就像电视剧《蜗居》虽然被认为格调有问题,但同样因为准确、及时、深刻的反映了当前的“楼市”怪现象而得到观众的呼应。
章子怡是个文艺工作者,也是个有国际影响的明星,希望这次事件能让她更成熟,希望看到她更多的作品。至于慈善吗,确实也是很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愿意积极推进社会慈善希望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东西确实耗人,尤其推动我们的慈善制度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