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历史是从一座传奇建筑——水晶宫开始的(见上图),这座传奇建筑的命运——最终毁于大火,似乎早就注定了世博会的一大特色——各国建筑极尽淫巧之能事,最终不过是“一场春梦了无痕”——会后全部拆掉!迄今为止唯一例外是埃菲尔铁塔(1889年巴黎世博会)保留下来了。
上图:1936年11月30日晚,被拆除并易地重建的水晶宫毁于火灾,其残垣断壁保留到1941年后被全部清除。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160年后在谈论首届世博会为何会大获成功时,一个倾向的说法是就是水晶宫这座杰出的建筑成就了这一届世博会。
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水晶宫建筑如此杰出,为什么要把它拆除,并易地重建?其实即使是后来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建造之初也遇到了法国人的极力反对,压倒性的意见也是会后必须拆除!
有意思的是,首届伦敦博览会后,进步神速并让欧洲人震惊美国(参见《走马美国(17) 美国的“维纳斯”》)迫不及待地在1853年在纽约举办了主题为“交通”的世博会,纽约世博会的建筑也被命名为“水晶宫”——因为它是伦敦水晶宫的复制品。纽约的水晶宫虽然没有会后必须被拆除的规定,但它却先于伦敦水晶宫遭遇了毁于大火的命运——1857年5月,纽约市政府购买了水晶宫。但仅仅五个月后,美国协会(American Institute)的年展举行时,水晶宫突发火灾,纽约水晶宫连同现场的展品在半个多小时后就化为灰烬了。
世界博览会的建筑最初都是由主办国花钱建筑,各国只是把自己的展品陈列在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参展的规模扩大,演变成今天由参展国各自设计出资建造自己的展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像今天上海世博会那样各国展馆争奇斗艳[实景图][效果图]的场景。
那么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各国展馆在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答案是明确的。据说,按惯例这些建筑会后都要拆除并由参展国打包带回去。也就是说,我们将要看到的上海世博会,首先就是一场“华丽建筑的集体春梦”,一去了无痕。
这是不是太可惜了?
是的,这样想的人不但很多,还有人为此早就开始了行动。
前几天,有绝对可靠的消息来源说,某参展国已经承诺愿意将其建筑无偿赠送给某省,可由该省拆迁移易地重新组装。不过,这个计划最终还是因为某种原因被阻止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