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是经济发展的毒瘤--写给315


今天是315,刚刚开完两会,在一片“调结构,促转型”的呼声中,今年的315愈发显得意义深厚,不在于形式上简单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建设社会诚信对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成熟的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过20年,尚处在初级阶段,社会诚信缺乏,表现在社会、经济活动当中,从而使得一些政府、企业、老百姓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

前不久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的统计报告,房地产增幅赫然1.5%,雷倒了全国人民,而随后的解释为统计方法不对,更是雷上加雷。这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作为国家最权威统计机构的公信力,恐怕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对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的真实性就会再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更糟糕的是,如果政府决策部门以此为依据,那么只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如果相信了这份报告,我们现在的房价调控措施明显不合时宜,这个事件可以说是政府部门给自己一记重重的耳光。国家统计局诚信的缺失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今年春节的海南,爆高的房价和劣质的服务,破坏的可不简单是当年的效益,虽然有官员说收入有所增加,但不知道海南今年伤害的是消费者的感情还是自己的信誉。

其实细细想想,近年来出现的诸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根源都在企业社会诚信的缺失。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化学药品处理食品,房屋质量,假冒伪劣等等现象,根源都是企业不顾诚信而丧失商业道德,从而引起企业本身,乃至整个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而中国企业的这种不诚信价值观,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质量,削弱中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毒瘤。

几年来中央一直在倡导道德建设,其实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成为社会沟通、交往的极大障碍。不能简单归罪于什么,从历史上看,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文革浩劫,都在破坏着这种社会诚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很多经营者缺乏长久经商之道,只求眼前小利而放社会诚信而不顾,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包括质量体系的建设,从而保证中国经济今后重“量”更重“质”,这也是当前中央经济调整的核心思想。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狠抓产品质量,奠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加强了日本产品的国际影响,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国民健康当一系列社会问题,现在日本人在销售东西的时候,看着标价明显高于进口产品的东西,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本地产的。”

315是个让人心酸的日子,倡导维权的同时更应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注重诚信才是抓好质量和服务的基础,而只有产品质量真正得以提高,“中国制造”才会真正得到国际认可,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持续发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