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执政八年做了些什么



胡温执政八年做了些什么 - 信力建 - 信力建的博客

 

     新世纪之初的2002年,胡锦涛接替江泽民成为了党的新一任领袖和国家元首,温家宝接替朱鎔基成为了新一任总理,从此,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便开始了党和国家的新一任执政。2007年,我们党又召开了“十七大”,胡、温也进入了第二个任期。按照我们党2006年制定的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任期到2012年就将结束,所以,他们的执政只剩下2年时间了。总结其成败得失,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要了解胡温新政的意义,必须先将这一特殊的时期放到历史中去考察。从共产党执政历史来看,新中国后的第一任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长期执政的根本理念是阶级斗争,希望用阶级斗争等政治方式来长期维护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协调和平衡;毛泽东之后的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等人,都是一些过渡人物,可以说他们都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方针政策体系。但这三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华国锋等人粉碎了“四人帮”,这可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胡耀邦等人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促使了中国人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而赵紫阳等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则是功不可没的。正是这三人的过渡,才综合形成了中国和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的大解放和改革开放局面的出现。这里必须说一下邓小平,虽然他从未担任过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但他确实是毛泽东之后的过渡时期的核心人物,他的很多思想对于这段过渡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都产生了或还会产生重大影响。江泽民是毛泽东以后担任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职务最长的一个人,从1989年算起,到2002年结束,长达13年;他也是新中国以后通过正常退休下来的第一位国家元首和党的领袖。在江泽民执政的13年里,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却是比较稳定的,他能够在他的前任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平稳地走过来,已经是实属不易了。应该认为,江泽民执政的最大特点是很好地控制了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没有大起大落,这是他独到的地方,很有一点“中庸”和“允执其中”的味道。在他临近退休时,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其实,这就是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来探索保持社会稳定的执政理念,现在看来,江泽民的这一思想的确是给他的后继者留下的重要政治嘱托。

    那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胡温都做了些什么呢?概括说来,就是一“新”字。胡锦涛、温家宝执政以来,可说是新思想不断涌现。胡锦涛2002年一接替元首,就迅速重申了毛泽东的“两个务必”,现在看来,这是很有深意的;接着是出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实在这个决定中已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但当时只是作为党的一种能力来看的,并没有上升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宏观架构上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党的先进性教育等。到2006年底,经过4年的探索,终于制定了从宏观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从而把构建和谐社会上升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改写了党和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近期目标,加进了“和谐”的内容。其实,这完全是对党和国家近期目标的一种综合。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正式确立了以“和谐”为哲学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指导思想,它既是对以前5年“胡温新政”的总结,又是对未来5年“胡温新政”的引导,可以认为,党的“十七大”标志着“胡温新政”的成熟。果然,2008年,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尽管遇到了空前的考验,但终归是挺过来了,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胡温新政”的成熟。先是“5.12”汶川大地震,在这场空前的大灾难面前,我们的党和人民,以及中央领导集体,不但没被吓倒和压垮,反而通过上下一心地奋斗,使我们得了分,既树立了胡锦涛、温家宝等人良好的亲民形象,又使我们的人民和党更加团结一致了。接着是8月8日的奥运会,由于有了汶川大地震的胜利奠底,因此,这届奥运会开得空前的成功,它使胡、温等人又一次得到了世界的加分。到年底,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又席卷而来,中国难免要受冲击,但在胡、温的正确应对之下,至少从目前看,中国的损失可能在世界上都是较小的,这又一次证明了“胡温新政”的成熟。

    如果要总结“胡温新政”特点,大概有这么几点:首先,“胡温新政”有一个探索过程,有比较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界线。 2002年---2006年,是“胡温新政”的探索期;2006年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标志着“胡温新政”通盘理论架构的形成和目标的确定;从2006年出台的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角度看,胡锦涛、温家宝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任期到2012年,因此,以后的6年将是“胡温新政”的真正执行期和未来。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大”,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实际上就是党的“十七大”的前奏和基调,正是在这一基调之上,党的“十七大”才最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其次 “胡温新政”在哲学的层面和人的终极关怀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即:和谐、稳定、亲民。可以认为,在“胡温新政”探索之中的很多新思想,都是从哲学层面和人的终极关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其实,“胡温新政”的根本理念或核心概念就是“和谐”,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概念;其次是“稳定”;再次在形象上就是“亲民”。因此,“胡温新政”是否也可以称之为“哲学新政”?最后“胡温新政”与他们的前任比较而言,各有特点。毛泽东,周恩来等突出了阶级斗争等政治的特点;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明显地带有过渡的特点;江泽民是以稳定为特点的。显然,“胡温新政”是以哲学和人的终极关怀为特点的。当然,这些特点的比较是以执政的方式而言的,并不涉及到根本的指导思想。

    就其前景而言, “胡温新政”大体有上、中、下三种前景。当然,我们衷心希望能够达到最好的上佳前景,这就是中国加快速度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既在剩下的2年中一如既往地胜利向前,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巩固“胡温新政”的亲民形象,又使中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为“胡、温”的后继者奠定良好基础。中间状况可能是拖着走,甚至原地踏步。最坏的结果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要么如前苏联发生“颜色革命”,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甚至导致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