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不是股指无为的祸首


加息不是股指无为的祸首

 

  2月经济数据公布完毕。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上涨5.4%;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14亿元,同比增长26.6%,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6.9%,比2009年12月份加快2.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2月新增贷款7001亿元。

 

  之前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并不大理想。再看看上述4个最关键数据。即使这段时间关于CPI的预测值已经从2%到2.5%,让市场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压力,但2.7%的数据环比1月大幅增长1.2%出乎市场意料之外。扣除春节因素和去年同期的翘尾因素,也不能否让我国物价压力已经不容忽视,PPI的环比增长已经逐步传导至CPI中,而面临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未来一段时间物价继续上涨将是必然。投资数据还是不错,但工业增加值想达到去年的1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去年的30.5%都较为困难。再看看内需,2月17.9%的增幅比较乐观,如果能照这样的增速发展下去,那么完成全年16%增长的目标将不难实现,它对GDP的贡献也将继续平稳增长。最后,2月新增信贷量7000亿,货币供应量增长25.5%(1月为26%)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市场总体流动性还较为宽裕。

 

  市场较为担心的加息预期也在CPI高涨的背景下再次来临。加息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物价的过快上涨,虽然必需消费品价格可能逐步平稳下滑,但如若资产价格(如房价)及进口原材料价格一直高企,那么,央行将面临艰难选择:是保证企业资金宽裕以便扩大再生产,还是稳定数据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温总理提出的CPI控制在3%水平,未来货币紧缩政策将会适当实施,即使不加息,公开市场业务也将更为频繁。

 

  市场将数据解读为利空,大盘周四上午也快速跌破5日线。不过午后的上扬让市场再次充满信心,因为看到了两桶油、券商等大盘股的身影,这也让市场暗叹,传说中的风格转换难道就这样来临。但这注定是一厢情愿。周五在美股大涨的情况下,午后却是放量杀跌,并有考验3000点心理关口之势,这不禁让市场愕然。市场到底在等待什么,又或是在担心什么,为何主流资金不作为。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微调不是全部理由,即使周末公布上调准备金率甚至加息,也未必能让大盘返身向上,并突破10周线的压制。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将对后期的大盘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是套利、保值。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逐步临近更是当市场的估值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后期出现1元以下的众多低价股将非常有可能。以基金、券商、保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此时在考虑的将是一场操作理念的变革。

    

温馨提示:文章涉及到的宏观、行业、证券市场各品种行情等数据,皆来自于官方或权威机构。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投资建议,都属个人观点,力求客观公正及具有一定前瞻性。并且不涉及任何机构、个人的利益往来。我将严格遵守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原则。文章所写,全为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