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藏富于民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藏富于民

20102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在20103月份的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在参加多个代表团审议时再次纵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动员”。可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受到我国高层领导的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结构难以升级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需求(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统一的有效需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动力,它具有多层次性,低质量的需求,会催生低质量的产品,弱化行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高质量的需求,会产生大量“挑剔”的消费者,进而会催生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环保等特点),刺激和强化行为主体的创新。可见,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需求”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该国产品质量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或地区的产品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人们的收入普遍偏低,低收入就决定了低质量的需求,因此,低质量的产品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就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低质量产品的大量生产自然会直接导致各种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结果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职工收入低等现象比较突出,这在宏观上就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可见,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要改革社会的分配机制,普遍提高人们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藏富于民,人们普遍富有了,就会相应地提升人们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的提高,就会进一步对市场中的各种商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促使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需求”质量的提升,实现“低质量的需求”向“高质量的需求”的转变。这种转变自然会塑造大量的“挑剔”消费者,这样,在市场机制的传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就会迫使各生产者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行内涵式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绿色产品,达到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由此可见,需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内在紧密联系。胡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调,其实也就是强调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国外市场,必须要立足内需。这凸显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应有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