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施教育公平同时又要承认差别、做到因材施教


3月10日总书记参加河南团讨论时,陈述河南考生在高考中的不利地位,道出河南千万个家长的心声:

“我叫毛杰,是一名来自中学的基层代表,教书、当班主任,20年啦。今天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把中学家长、教师、学生的心声在此与总书记交流。关于推进教育公平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建议以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均衡为出发点,加大对人口大省教育投入的力度。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压力最大的就是河南的高考,每次两会前很多家长都让我呼吁这个问题,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中国的名校录取为例:河南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近100万,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在河南录取不足160人,才相当于北京最好一所中学的录取人数。上海每年考生不足12万,上海两所最好的大学在上海录取2600人,而在有近100万考生的河南,一所录取不足50人,一所录取不足80人,共计不足130人。整整20倍的差距!所以河南考生考高分却没学上,没有好学校上。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中学应试教育盛行,素质教育很难推进。孩子们都在拼命学习,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孩子们牺牲个人爱好和休息时间拼命学习,我们学校是22:30熄灯,但很多孩子还不肯休息,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建议加大对河南第一生源大省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只有机会均等了,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还有,我认为教育均衡化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削尖拉平,而是建峰填谷,让好的更好,薄弱的得到提升。均衡化不是千校一面,而应该鼓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特色是一个学校持久的生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各个部门应努力为教育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校长静心办学,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听了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的发言,总书记赞同地说,“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改革中既要实施教育公平同时又要承认差别、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教育界一直在讨论的事情。”

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10/03/11/010183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