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翁亭记
蔡笑晚/文
从上山根旧路亭入口,百米处右转些许即至和平山山麓。
从和平山山麓平坦台阶上山数十米后有百步峻岭,俗称百步峻(旧名捣臼坟),再往上即至碑蓬架。山道至此分岔为二路:其中一路直通倒仰坟运动场所,行人较多。另一路则九十度左转,人迹较小,翁生前喜静,在黄树林分岔处常选择人迹较小的一条,故左转之道当属翁归宿之路。
沿此道前进数百米,又到一个急转弯处(俗称黄泥山头),
站立此处可见另一深秀山峦奇景,让人领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之意境。右转即可遥望翁的归宿之地。峰迥路转虽亦略能描绘此山此景,但百转千回似乎才是真实境界。从黄泥山头经外庵、内庵直至米勒佛肚,沿羊肠小道东拐西弯,逐级而上,劳顿之余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最险处有青石雅亭一座惊现眼前,风光在险峰一点不假。此亭即蔡翁亭是也。
蔡翁归宿之地在米勒佛肚脐眼,蔡翁亭紧靠西侧。此亭系全青石浮雕六角双檐造型,亭左右二侧筑有水池两座,长年蓄水,清泉从此悠闲流淌,沁人肺腑。站在亭正中向南观望:近可见云江千秋流水的气势,远能望东海万里波涛之汹涌;隆山塔从西南入目,万松山于西首站岗;跳头山从西向东跳入,凤凰山由东向西驶来;青龙遇白虎则安,白虎望青龙而顺。晨眺旭日东升之壮观,夜尝月色妩媚之清幽。虽无飞流直挂,但闻泉声潺潺。罕见绿树成荫,然有芳草幽幽。
此山虽不能跟峨嵋、昆仑比高低,亦无法同五岳、黄卢竞上下,然哉!如此圣洁之地、清幽之境,实与翁生前风格、胸怀相匹配。樵有山兮渔有海,此地正是翁的归宿相宜之所在。曾闻山因人而名彰,楼凭文而声扬。凭翁之声望与功德,断然今日寂寞岭,他年大名山。
翁本农家子,少年牧牛娃。赤足步行上学,借钱负债读书,终成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研究员、大法医。翁以崇高职业道德,秉公执法,为百姓伸张正义。抗日战争暴发后,中华民族到了危难时刻,翁毅然从军奔赴抗战第一线,救治过无数抗日将士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处困境,立宏愿,奋发向上,大勇矣!才华出众,深得高层尝识,扶摇直上,高官厚碌在望。然则,身处乱世,虽得知遇而不从。辨是非,识大局,急流勇退,大智也!吴山越水间,如此大智大勇者不多哉!爱我中华,愿将奇才报故国;嫉恶如仇,决不求荣去东洋。飞云江两岸这般爱憎分明人无几矣!
若不为良相治国平天下,则当为良医治病救苍生,此乃翁少年之志也!虽历尽风雨,
饱经沧桑,
仍矢志不渝.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则是翁常怀的淡定之心态.
归隐还乡后,翁行医于浙南大地,系瑞安人民医院创始人之一, 面对贫苦苍生,
翁总是安神定志常怀大慈恻隐之心 ,
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疾苦.
足迹所到处在人间留下数不清功德。
翁育五子五女,毕生重家教,既重传统美德诱导,
又处处以科学精神熏陶;
既重经典言传,又处处以行为身教感化。风范永长存,为子孙树立千万代楷模。
星转斗移,乾坤轮回。隆山点头,云江欢笑。东方睡狮已醒,炎黄后代志扬。神州大地春暖,华夏山河变样。中华民族复兴日,蔡家子孙腾飞时。若知人世今日事,翁当含笑九泉下。
蔡翁百年华诞感恩者及亲友捐资建蔡翁亭,以志纪念,
嘱余作文以记之。
蔡笑晚
拜记
于瑞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