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为人民大会堂的投票表决器加上一个小盖子,使手指头伸进去,别人看不到。(《东方早报》3月7日)
韩方明委员说:“这也不能算是创新,有很多国家的议事场所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做不记名表决时,结果离投票人的真实表达会更精确一些,对于依法行权的委员、代表也是个尊重。”其实,这里遵循的原理,就和地方选举中设秘密写票室差不多。或者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个细节的完善,一定会更加有助于代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民主权利。
通过完善细节推进民主的做法很多,仅在选举投票方面就有不少。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決通过的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就改变了过去等额选举过程中投赞成票不需动笔的做法。
应该说,细节推进民主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提出,二是落实。上面所讲的两个细节问题,在落实上不存在很大的难度,倒是谁先发现和提出这一问题比较重要。所以,民主细节的完善还是要靠大家,不能总等领导提出来。
当然,也有的问题难在落实。还是选举细节,前年,政协委员蒋洪建议改革举手表决制度。他说:“在大会宣读了大会主席团组成人员和提案委员会组成人员候选人名单之后,大会主席用高昂的声音向全体代表说:赞成的请举手!我当时不知所措……举手吧,这么多人我绝大多数还不认识,有的即使认识也了解不多,凭什么举手呢?另外,如果那个名单上推荐了70人,我同意其中的69人,不同意1人,是举手还是不举手?”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大呼隆”方式,把所有候选人的姓名印在选票上,让各委员逐一投票。当然,这样的改革可能使工作量大大增加,时间也会长些,但这是民主政治不可豁免的“刚性成本”,还是应该落实的。
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的民主细节,更希望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和落实。我们在欢呼解决某个细节问题推进民主的同时,难道不知道某个细节问题的存在会阻碍民主进程吗?这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啊。江苏东台 殷国安
来源链接: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201003/0309_6438_1568665.shtml
还有多少民主细节需要完善?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