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家顾铭德
近期市场利空信息连续出现,这些信息不至于对整个股市发生拐点性打击,但对短、中期已发生影响,市场信心再次受到冲击,利空题材如下:
其一,银行业为了资本充足率达标,明年需要融资数千亿资金;
其二,民生银行(7.43,0.10,1.36%)H股上市跌破发行价,平安保险从股市退出百亿资金;
其三,市场担心宏观政策明显转向通缩,为应对通胀风险;
其四,市场环境刚好转,主板、创业板发新股量又增加,扩容压力加大。
其五,年底分红效应再现部分机构提前结账因素。
上述利空题材中,对股市有实质性打击的其实是扩容压力,其它因素主要是心理层面。比如,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担忧。国务院领导多次重申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即使明年有反通胀预期,也会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反通胀。在物价转正,经济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在特殊时期的某些措施,即使退出,也很正常,对经济和股市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就是说,本周暴跌并不是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出了问题,而是市场扩容和年底结账提前因素对心理脆弱的冲击。
从今年7月份上证指数3478点开始调整,许多中小盘股股价再次冲破年内新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营业绩最稳定,平均市盈率最低的银行类股票,其价格明显落后大盘。银行股不涨,大盘指数就上不去。银行股不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潜在的扩容压力使市场担惊受怕。银监会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对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新规定,使大机构和基金公司远离银行股。这说明,扩容压力才是市场最厉害的利空题材。除了银行类股票再融资的压力,创业板第二批、第三批需要发行融资的压力同样巨大。而那些证券公司,大型国企上市融资再融资的动力仍然十分充足。同时,大小非减持压力实际上也是市场扩容。各种扩容因素集合在一起便对股市形成巨大压力。同样是资产价格,如房价,面临的宏观政策与股市是一样的,调控房价的舆论压力比股价大得多,但房价不跌,其原因在于,房地产的开发、动迁、本土批文等等造成房市供给扩容非常慢。投资者不怕新房扩容,城市中心更不怕,因为市中心土地有限。这就是同为资产投资品(房子也是消费品),房价稳中有涨,股价大起大落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轮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是扩容压力,证监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只有放慢扩容步伐,沪深股市才有稳定向上的局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