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三届一代人的淡出


读“老三届”一代人的淡出

125文汇报上登了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的“老三届一代人的淡出”的文章,写的好,不愧是作家协会的官。文章分析了“老三届”一代人的坎坷经历和贡献,以及这“相对弱势的一群”淡出社会后“发愁的问题”。分析的好,特别是结束语:“父辈们为国家发展进步辛劳一生,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方向选择。各种制度的设计者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老三届”刚开始逐步淡出,可曾想到已经淡出的你们的上一辈吗?也就是30后、40后们,他们的经历可能比你们更不寻常。这一代人,北京解放时还在上小学,他们经历了共和国的建立和此后的一系列惊涛骇浪的重大事件。这些年轻人在上大学和毕业后的几年,几乎是在“反右”等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中度过的。学习业务的大好时光、黄金时代,一直是在批判“白专道路”和整治“臭老九”,社会地位列“地、富、反、坏、右……等”八类人之后;国家重视科技了,这些年轻人的黄金时光已过,背着上养老、下养小的家庭负担,拿着五十多元的工资,艰难度日;五十多元的工资拿了近二十年,到涨工资了,又来了个按贡献大小来评,工资涨不上不要紧,还落了个工作不好、贡献不大的名声,有人不堪此辱而走了绝路;开始评职称了,还要考外语。可这一代人,曾经把学外语,特别是学英语当作崇洋媚外来批判,现在就只好补这一课了;进入九十年代,这一代人已年届花甲,到了退休年令,也到多病跑医院的时候,可医改又开始了,不知道自己要掏多少钱看病;这一代人工作岗位都是由组织决定的,无论分到哪的地方、或行政、事业、企业哪个部门,都是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的。可到退休了,部门间的差别又是哪么大,令人心寒!

“老三届”是从工作岗位淡出,感慨颇多。而“老三届”的上一代们,是在逐渐的从人间淡出,他们也留下了诸多遗憾!

再回过头来说,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们,不要光看当代,还要瞻前顾后,人是代代相传的,事业是一步一步的发展的,愧了前代,未必就利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