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与成功


  有时候,专长=习惯=惰性。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任何做惯了的事情都可能入迷,哪怕这事件本身既乏味又没有意义。因此,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一想它们是否真有某种意义。

   灵性+耐性=成功。

   但两者难以兼备,有灵性者往往缺乏耐性,有耐性者往往缺乏灵性,故成功者少。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来说,机会是会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我对成功的理解: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得尽善尽美,让自己满意,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

  附:保持心理平衡十法

  一、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能够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二、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三、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如“庐山会议”,野心家——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最后“折戟沉沙”,这是对决策者极大的讽刺。

  四、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五、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六、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忧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已朋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七、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这叫做“落井下石”。

  八、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要减少自己的精神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九、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以免“惶惶不可终日”以致自寻黄泉。   

  十、对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情自然变得平静。彭德怀同志说:“我们……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称赞我,抬高我们,害怕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