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瑞齐:谁能治理“道德沙尘暴”感言


这是一篇令我最为敬重的发人深省的拷问社会的文章!
    个人的认识是,当年我们搞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没有把教育体制的改革齐头并进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假设教育同时改革,如果没有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问题的灵魂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道德的沙尘暴在今天依然会发生。
    我们的古人认为道德风尚的形成直接源于经济。一针见血;祖训悬镜,而今空空如也被视若历史遗痕;拿祖训对比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去掉各种浮华元素,发现金钱这个核心内涵发动了对文化和教育本质的巨大冲击。如果文化和教育的肉体披上了金钱彩绘的外衣,必将侵蚀肉体,夺入灵魂。
    道德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如今,我们活生生拿自己的国家,利用发展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造的辉煌成果,从反方向实践了老人家忧心忡忡的内心纠葛!
    人出生的时候脑子里是空白的,文化不能遗传,教育成为关键!市场经济利用金钱元素引导了中国国家教育的生存法则和方向;哲学的落寞与信仰的落尘或空虚导致了教育既繁荣而又虚弱的空洞。于是,道德被莫不关心、无人问津,甚至被寡廉鲜耻地问罪!在经济快车的火车头驱使下,大潮流的中国民众都掉过头来,围绕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经济教义,采取所谓的务实主义现实指针言必出行必果!
    我们彻底忽略了围绕金钱价值的道德探讨与学术研究,即使研究了也忽略了我们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经典哲理。数典忘祖,见利忘义,成为这个经济成功的国家在新世纪的最大失败!
    市场经济文化的核心灵魂是金钱购买一切的物质至上文化,本质上已经把人的价值屈居第二,真正实现的是用金钱趋利思想奴役脆弱而有限生命的肉体。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自然成为被金钱蚀透、被人的肉体掩埋的“无价”虚无,道德的生命被蜕变为,只有空荡荡的两个文字摆在天下熙熙的广场上任人践踏;没有了道德的肉体,早已经被市场经济孵化为金钱斑点的美丽蝴蝶,在纸醉金迷的世界狂舞。没有道德的肉体最终会失去飞行前进的动力,当兴奋之极的刺激结束的时候,他自然会颓然失落,结束亢奋过度、短暂美丽的生命。
    可怜的是,这需要几代人都会像这种蝴蝶,在追求亢奋兴致的美丽过程中快速死去;直到道德的生命力如同雨后春草,在抵抗过所有打击和侵蚀后倔强成长,长成足以把炽热的沙漠变成绿油油的盎然草原。也就是说,具有道德灵魂的新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是唯一能够挽救从事没有灵魂的市场经济主体的中国的救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