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口水花乱飘


别让你的口水花乱飘

 
 
 

  ■许锋

  国人好吃,且爱围着吃、扎堆儿吃,形容词是“海吃”。这种吃法一般叫“围餐”。在大家眼里,围餐是正餐,是正儿八经的吃法——围餐吃起来热闹、团结、过瘾、其乐融融,像一家人似的。

  但围餐最大的坏处是不卫生。一双双筷子沾着每个人的口水,利剑般在各个盘子里插来插去。有的人自觉,夹住目标之后迅速地“闪”了,有的人一定要寻根问祖似地翻来翻去,有的人举着筷子“举案齐眉”,间或用嘴使劲地唆一下,再稳、准、狠地夹住某块“猎物”。

  中国菜样数多,有的菜比较独立,比如丸子、海虾、鸡块、羊腿什么的,一筷子下去,掌握得好,不会“殃及池鱼”。有的菜比较融会贯通,比如梅菜扣肉,比如剁椒鱼头,比如清蒸多宝鱼等,无论你怎么躲闪,一筷子下去,你的唾沫星子必然隐身于其间,别人的筷头绕都绕不过去。还有的菜,汤汤水水,筷子下去一搅和,汤面上已清晰地浮现出“口水花儿”——一个人的口水害了一盆汤。

  还有的人,在餐桌上特殷勤、特主动,主动为领导夹菜、为美女夹菜、为孩子夹菜、为别人夹菜,统统用自己的筷子。你吃,心里“苦”;你不吃,夹菜的人“苦”。

  为什么不用公筷呢?

  如今有些档次与品位的菜馆,每上一道菜,必然要同时上一双筷子。有的被侍者直接置于菜盘边沿,有的则被摆放在菜盘的旁边,用类似汉白玉的支架支撑着,像个优雅的侍者恭敬地站立。有些“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双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对了,想吃什么菜时,拿公筷取菜,置于碗中后,再把筷子放回原处。更大一些的饭局,每人的旁边都有一个侍者,不劳客人动手,人家自会“人人有份”,那自然都是用公筷来分的,你想吃就吃,不想吃的,等下道菜上来,侍者自会轻语征求你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把旧的撤走。但有的人还不习惯用公筷,刚开始吃时还用,吃得兴起时就忘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私筷公筷齐上阵,也不觉得尴尬——毕竟是在中国,养成饭局文明习惯还需要时日,大家都能理解。但也有一种人,明明见有公筷,却不用,其实根本就没想着用,旁若无人、踌躇满志地举着自己的筷子,明目张胆地挥舞着自己的筷子,插、夹、搅、剜、抠——旁若无人。到了此时,其他人要么若无其事,要么谈笑风生,很少有人在饭桌上因为一双筷子而横眉冷对,或许有人在心里暗暗骂道,这个没文化的东西。但既然有人不用公筷,那大家再坚持似乎就无意义了,于是群起乱来一通,管他什么涎水,管他什么传染病,吃了再说。

  用公筷夹菜,大家都放心,让人看来也很文明、很礼貌、很卫生、很舒服。比用自己的筷子而言,只是稍微多了一道手续,但习惯之后,你就不会觉得很麻烦。

  筷子是中国人驾轻就熟的餐具。在对待公筷这个问题上,人性是能显山露水的,谁高雅谁粗俗,谁守规矩谁蛮横霸道,一览无余。

  中国人习惯刀剑,不习惯刀叉。想让中国人把筷子换成刀叉,根本就没门。中国人又爱围着吃,都改成外国人那样的自助餐,也根本没门。那么,就学着用公筷吧。别让你的口水花乱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