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的积极意义


  

  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上突然发生彻底逆转。据消息报道,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工人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像安徽这样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开始出现工人紧缺现象,“用工荒”似乎正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用工荒”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是内地投资环境的变化。目前,内地为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并对转移过来企业或引进来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政策,各地也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内地工业的兴起,吸引了当地民工,造成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用工荒”。

  二是民众投资意愿的觉醒。现今,民工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大多数人不再安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敢闯敢试,敢于做老板、做“主人”,特别是在外面摸爬滚打多年,掘得一桶金,拥有一技之长又懂得市场营销的人士更是如此。民工搞起了创业,做起了老板,本身减少了民工,况且他们创业也将雇佣一批民工,从而减少外出务工人数,造成了“用工荒”。

  三是民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丧失。在“用工荒”之前,很多企业对劳动合同法有抵触情绪,认为劳动合同法提高的企业生产成本。金融危机暴发之后,许多企业迫不及待地裁员、降薪,严重地伤害了民工的感情,他们对企业失去了信心,员工的企业(单位)归属感丧失。

  四是民工工资低下。在人口红利渐失的情况之下,人力资源价格必然上涨。珠三角自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其开出的民工工资不足800元,已与内地民工的工资非常接近,当然也就失去了吸引力,“用工荒”是必然结果。

  “用工荒”并非坏事,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一、它使我们重新审视劳动合同法,明白劳动合同法不仅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更是在保护企业的用工权益。

  二、说明民工的创业意识在增强,这是好事,值得鼓励。

  三、说明内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兴起,这有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四、它使企业明白,工人才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善待工人,企业才能稳定,才能持续发展。从而引导企业变只注重企业利益为企业与员工利益并重,促使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