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故事五则


  李大钊英勇就义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0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曾在《狱中自述》中奋笔写下:“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敢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代领袖人物毅然作出了这样的抉择。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张作霖的军警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多次审讯,李大钊“目光充足”,“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定”,“俨然一共产党领袖气概”。他坦承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当他得知北方铁路工人为营救他计划劫狱时,表示坚决反对:“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冒险,应当保存力量不使革命再受损失。”

  1927年4月28日下午1时,在张作霖设置于西交民巷的京师看守所里,李大钊昂然走上绞刑架,“神色未变”,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38岁。

  李大钊能够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因为他心中燃烧着与一切反动派战斗到底的革命烈火,他胸中升腾着创造“青春之中华”的崇高理想,他头脑中牢树着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为此理想和信念,他不惜“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瘁力以成之”,直至“断头流血以从之”。

   ; ; ; 李大钊所处的时代,神州大地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目睹祖国母亲的痛苦现状,热血青年李大钊时时悲愤满怀:“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之声,独立之邦,伏列强割据之迹。”在争取民族解放的上下求索中,他最终认定只有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此他甘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个播火者。

  李大钊曾在《牺牲》一文中充满激情地写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 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实践了这一至高的境界。献身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壮丽事业,舍己为公从容赴死,这,就是一代共产党领袖李大钊的光辉风范。

  彭湃坚贞不屈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枪杀了彭湃等同志。

  彭湃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袖。他被捕后,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当即决定派人在敌人押送彭湃的途中截车。可惜负责运枪的人没有及时把手枪上的润滑油擦去,等大家找来煤油将枪洗净,再装扮成拍摄电影外景的队伍赶到预定地点,已经错过了时间。

  彭湃等牺牲后,周恩来含泪起草告人民书:《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同时下令:“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干掉!”1929年11月11日晚上11时许,正当白鑫准备离开上海到南京躲避时,我特科人员在霞飞路将其击毙。 ; ;

  邓中夏慷慨赴死

  邓中夏(1894-1933),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宜章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3月,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8月当选为第二届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局委员长,中央局委员、组织部主任等职。后来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时年39岁。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3年9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不幸被法租界巡捕逮捕,后被押入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为了让邓中夏屈服,敌人对他使用了种种酷刑,均以失败告终。

  在所有企图破产后,敌人决定杀害邓中夏。一位难友这样记录了烈士临难前的情景:拂晓时光刽子手叫邓中夏出来。这个消息惊醒了全监的难友。大家都望着邓中夏同志,心里都明白,他即将遭到敌人的杀害,难友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悲痛。这时邓中夏同志没有显出丝毫恐慌,他勇气百倍地走了出去,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监的难友都被他慷慨激昂的口号所感动,目送着这位革命领袖慷慨就义……

  “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这是邓中夏烈士生前在国民党监狱中留下的话。 ; ; ;

  第一个牺牲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张太雷

  张太雷(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张太雷乘一辆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

  车至惠爱西路,一伙由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举枪射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年仅29岁的张太雷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第一个牺牲的女候补中央委员-----向警予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共党员,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出身湖南溆浦商人家庭的奇女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候补中央委员及杰出的妇女领袖。1927年7月,武汉国民党汪精卫政府背叛革命,武汉三镇一时陷人白色恐怖。1928年3月20日,留在武汉组织并参加地下斗争的向警予被捕。狱中,她虽受严刑拷打,但党的秘密一字不供。“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33岁的向警予一路高呼口号,从容地走向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