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望有“善终”
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到了一个新鲜的城市不去观光,不去拍下来不同肤色的人、不同风格的建筑或者没有见过的很新奇的事物。我笑而不答,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或许通过交通工具、经历了或长或短的行程,并不是为了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去探寻一个未知地域的新鲜,更不是拿着照相机跟这里那里合影留念,以便让那些照片成为自己日后夸耀履历的谈资,而是让自己沉静一下,从紧张与迷茫的环境里跳出来,重新抬头看看蓝色的天空、孩子们的微笑还有尚存一些跃动的心灵。
一度因为迷失停止了博客的撰写,更准确地说是停止了一切积极向上的行为举止,写作、思考、评述、交谈,等等。而这种迷失是莫名的,自己找不到原因。只是觉得像是被闷在一个黑屋子里,恐惧、孤独、无助......很多很多的负极能量占据了自己。曾经尝试过寻找一切出口、途径走出来或者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心头的迷惑,均以失败告终。于是,只能通过这样的“静止”来让自己暂时如行尸走肉般活上一段日子——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因为利益而屈服、因为无奈而隐忍。
最近倒是沉迷于西方音乐作品,或听或看了很多莫扎特的作品:《唐璜》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费加罗的婚礼》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三等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说实话,自己并不是一个古典音乐的狂热分子,也曾经发生过听音乐会时鼾声大起的糗事。只是偶然的兴起让自己借助音乐大师们的旷世之作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你可以手舞足蹈地跟着C大调的宏伟豪迈激情雀跃,也可以在充满诗意的降E大调里柔情徜徉......突然发现,只要你专注、只要你融入,你可以从听不懂到听懂,你可以从听懂到听明白。现在看来,这样的沉浸倒也算是个和旅游、阅读一样行之有效的、让自己理智起来的好办法。
曾多次在文章里提到最喜欢两位女性,闾丘露薇和柴静。这两个人的身上有个共同点——小女子柔弱的肩膀却能挑得起巨大的新闻力量。我曾经对比过自己,自认为心底似乎也有着一股子志愿与能量,为何不能释放?不如人家平台好,没有人捧?不如人家市场好,身处一线文化传媒中心?......都不是!于是,在欣赏交响乐与歌剧的同时,看了大量她们的视频与资料。再于是,发现了她们身上另外的一个共同点,也是一种“无我”——她们的出场一般都是素颜淡妆,不在乎别人是否议论她们的美丑;她们的视角一般都是与众不同,经常关注被人们忽略的东西,但恰恰是这些才是最值得被关注的;她们的工作一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与热爱,因为只有热爱与投入才能让自己或是一个冷峻理智的观察者、或是一个融入到起伏跌宕之中的出色演员。
其实啊,道理都是相通的——人,不要为别人活着,应该为自己活着,要“无我”一些、专注一些。打个比方:不要因为自己的外表而自卑,虽然在这个美女经济的时代,男人们对于美丑的态度会分外鲜明,但心智上的力量的确会更让人震撼与倾倒;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奉承飞上天、一句非议跌进地;更不要给自己个套上过多的或高或低的名头、套套和牌牌,我们皆为平常人,愿意干点啥就干点啥,千万别端着,更别自己把自己踩进地缝里,自信但不能自负,自由但不能散漫。
呵呵,写到此,好像觉得自己心里头的结慢慢有点松动了,至于什么时候彻底解开,估计还没有那么快。不过倒是想好了利用这段不是很紧张的日子要做的几件事情:学习,集中时间充充电;聊天,和新朋老友畅谈,联络感情的同时能给自己长好多见识;行走,继续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与行业之间,让自己感知不同的世界......
博客二度开张,嬉笑怒骂人生。无我、真实、鲜活,“善始”望有“善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