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语了,虎年春晚“最烂”节目评选感言
文/赵化鲁
除夕赶回乡下老家过年,守着电视机努力把整台春节晚会看完。等着赵本山一出场,女儿惊喜欢呼,可看着看着,女儿的小脑袋在我腿上开始“点豆”。去年女儿一句“还是赵本山小品逗人”催生了我的牛年春晚观感,而今昏昏欲睡的女儿,让想对虎年春晚说些什么的我,久久下笔难言。
某网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虎年春晚“最烂”节目评选,这和此前评选春晚“最不想见到的十张脸”,如出一辙。如果说“十张脸”评选,表达了观众推陈出新的愿望,那么“最烂”节目评选则发泄了“恨铁不成钢”的不满。眼看被春晚节目组苦心烹制的一道道“年夜饭”,上了“最烂”候选榜单,心底萌生几多怜悯,有关“最烂”的票始终没有投出。
“没有更烂,只有最烂”是该项评选的宣传语,迄今票数显示,小品《捐助》、《家有毕业生》和相声剧《不能让他走》位列三甲。其中小品《捐助》一骑绝尘,高居榜首。几个歌曲和舞蹈类节目得票寥寥,似乎可以看作“最不烂”作品。到底“最烂”与“最不烂”,且听在下给你细细评说。
就赵本山领衔的小品《捐助》,网上坊间议论多多。说“糟透了”的不少,夸“好极了”的不多。好与不好,关键是里面有一个赵本山。一提起赵本山,人们就想起他的诸多巅峰之作,期望值无形中被拉升的高高。明知道让一个演员长期处于高潮迭起的“亢奋”状态不够现实,但舆论还是一厢情愿地望眼欲穿。老赵这人也还真是,都被称为春晚“钉子户”了,还是硬着头皮不下台。往明处说,春晚没有老赵,全国人民不答应;我暗里想,不顾病体携徒儿登台,是高风亮节呢,还是难以“忘却营营”?《捐助》被批评为“丑化”农民兄弟、拿寡妇“开涮”,附议者众,小品中强行植入的广告,更是令观众“如鲠在喉”。
《捐助》遭遇恶评,不出所料;《家有毕业生》备受诟病,情理之中。满嘴“土豆土豆”,果真是为土豆网张目吗?小品情节简单粗糙,台词乏善可陈。尖利的女声和半秃的脑袋,长期占据春晚舞台,让郭、蔡这对欢喜冤家那点可怜的人气指数,消耗殆尽。我就纳闷了,郭、蔡继春晚“钉子户”赵本山之后成为春晚 “不倒翁”,所为何哉?
“钉子户”和“不倒翁”,让观众渐生视觉疲劳,纵使使出浑身解数,我看也是回天乏术。冯巩挤进“最烂”三甲,毛病也在那张“最美的脸”。按说巩哥一直并不讨人嫌,他多才多艺,历年春晚不乏佳作。但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大将难免阵上亡。英雄暮年,美人迟暮,谁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单凭一句“我想死你们了”游走多年,改换句式依然难脱窠臼,今年又闻此语,顿觉寡淡如水。
冯巩相声剧中,即兴添加的国足最新捷报,堪称亮色;把社会关注的彭宇事件当题材艺术加工,可圈可点。然而,相声剧中一味堆砌的网络热语,出力不讨好,有媚俗之嫌。本应引领词语时髦的春晚,却被网络词语牵着鼻子走,拱手交出了领导权,怎不令人低看?冯巩推病人出场,赵本山深挖农民身上的“憨”,以及郭达蔡明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肤浅解读,都无一例外地展示了春晚表现力的捉襟见肘。
希望融入太多元素的大型晚会,高高在上的编排体制,营盘铁打兵不流水的演员阵容,你能苛求它烹制出什么雅俗共赏、色香味俱佳的年夜大餐?如果说春晚早期的火爆仰仗了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而今衣食无忧欣赏层次见长的受众,注定了春晚处境的尴尬。“山寨春晚”目前虽不足以撼动“央视春晚”的阵脚,但已经透露出些许信息;“开门办春晚”的呼声,预示了春晚不可逆转的风向。
一半以上观众不买账,还是80%以上的满意度?央视官方网站与人打起了嘴仗。常言道,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家的好。一年一度的春晚如何真正走入民间,让老百姓视春晚为己出,需要靠创新,靠变革,靠戒骄戒躁。虎年春晚“最烂”节目的评选,带有调侃色彩,评上“最烂”大可不必太沮丧,那其实是老百姓对你期待值关注度高的表现。“最烂”选票少,岂不也说明你在观众心目中印象太浅?
一通感言,不求有功。姑妄言之姑听之,愿春晚好自为之吧。
2010-2-16傍晚,豆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