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中国再获金牌第一之后,新华社资深记者杨明的文章《金牌第一难道不是讽刺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的关系问题。如果资金投入向“举国体制”倾斜,“全民健身”的投入就会相应地减少,归根结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与“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的关系类似。比如有关方面在房地产的宏观把控上一味地实施类似“金牌战略”那样的方针,则很有可能培养出一部分社会精英阶层和商品房住房大户,而相当一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由于买不起商品房,又得不到有效的住房保障,只能望“房”兴叹,甚至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实际上,实施“金牌战略”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全民健身”。同样,大力发展商品房,推动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也没有错,错的是不把保障房放到重要的地位,没有把中央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中央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内容。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这一数额大大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的500~600万套的水平,这比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足足翻了一番。
“翻一番”确实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因为对很多“夹心层”的人来说,希望通过调控来造成商品房房价很大幅度降低,从而实现置业梦想是非常困难的。以房价调控重点的北京为例,近期全市将迎来5条地铁新线路的开通,分别是亦庄线、大兴线、昌平线、房山线以及15号线(望京西到顺义后沙峪段)。这5条新地铁线路的通车,又大大地拓宽了北京的居住范围,进一步提升了一大批“地铁上盖”或周边区域楼盘的价值,对很多刚性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现实情况。
有的消费者始终抱着“抄底”的心态来购买商品房,却错过了不少绝佳的置业机会,他们认为是政府的调控不见成效。其实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调控楼市,过去的不说,以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比如从2011年起,北京将不再受理国有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申请。同时,对于尚不具备入市条件及申请退市的37宗地块,取消其直接入市资格。这将有利于更多企业公平获得土地。而且,“十二五”期间,房产税改革将稳步推进,个人房产逐步纳入征税范畴。如果没有从过去到现在密集的调控措施,房价的上涨可能还会更快。而控制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正是调控应该达到且可以达到的目标。
为了使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地方政府综合考虑本地的财力状况、住房保障的状况等等,结合本地中偏低下收入的家庭,新就业职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规模、住房等情况,重点规划安排好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任务。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初步确定了政策房比重提高,商品房比重降低的基本思路,重点建设公租房。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个逐步积累的改革渐进过程。
联合国《人居议程》和《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提出“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大奋斗目标,这需要各方面来共同努力实现。
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与“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的关系类似。比如有关方面在房地产的宏观把控上一味地实施类似“金牌战略”那样的方针,则很有可能培养出一部分社会精英阶层和商品房住房大户,而相当一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由于买不起商品房,又得不到有效的住房保障,只能望“房”兴叹,甚至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实际上,实施“金牌战略”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全民健身”。同样,大力发展商品房,推动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也没有错,错的是不把保障房放到重要的地位,没有把中央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中央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内容。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这一数额大大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的500~600万套的水平,这比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足足翻了一番。
“翻一番”确实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因为对很多“夹心层”的人来说,希望通过调控来造成商品房房价很大幅度降低,从而实现置业梦想是非常困难的。以房价调控重点的北京为例,近期全市将迎来5条地铁新线路的开通,分别是亦庄线、大兴线、昌平线、房山线以及15号线(望京西到顺义后沙峪段)。这5条新地铁线路的通车,又大大地拓宽了北京的居住范围,进一步提升了一大批“地铁上盖”或周边区域楼盘的价值,对很多刚性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现实情况。
有的消费者始终抱着“抄底”的心态来购买商品房,却错过了不少绝佳的置业机会,他们认为是政府的调控不见成效。其实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调控楼市,过去的不说,以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比如从2011年起,北京将不再受理国有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申请。同时,对于尚不具备入市条件及申请退市的37宗地块,取消其直接入市资格。这将有利于更多企业公平获得土地。而且,“十二五”期间,房产税改革将稳步推进,个人房产逐步纳入征税范畴。如果没有从过去到现在密集的调控措施,房价的上涨可能还会更快。而控制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正是调控应该达到且可以达到的目标。
为了使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地方政府综合考虑本地的财力状况、住房保障的状况等等,结合本地中偏低下收入的家庭,新就业职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规模、住房等情况,重点规划安排好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任务。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初步确定了政策房比重提高,商品房比重降低的基本思路,重点建设公租房。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个逐步积累的改革渐进过程。
联合国《人居议程》和《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提出“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大奋斗目标,这需要各方面来共同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