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收费怎么才能不“站在高岗上”


  王传涛

  教育的问题在于回归公益,在于杜绝价格以任何形式出现,而绝不在于允许这样那样的“同价”理由。只在彻底杜绝“价”的存在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同价”。只不过,这种“同价”叫做公益罢了。

  12月1日,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将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12月2日《京华时报》)

  “入托难,难于考上公务员;入托贵,堪比大学的高收费。”坊间流行语的产生,最能反映当下社会的一些主要问题,因此,坊间流行语应该是最好的提案。此外,调查数据也同样能反映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前段时间,某媒体进行过一项1万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92.86%的人认为“上幼儿园难”,71.43%的人认为“非常难”;也有媒体报道,某大城市民办学校的学前班今年的学费涨了70%,高达一年20480元。

  值此语境之中,“三年内实现公私办园且同价”的预期目标自然承载了许多公共期待。不过,网上的民意反弹却与预期有些出入,许多网友不仅表示对三年之后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仍然认为,入托难、入托贵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理由有以下三个:其一,“幼儿园同价”的概念说的过于笼统,对于价格是高是低、价格为多少最为合理等诸多事宜都未做出明确表态;其二,即便“同价”规定被各地教育部门严格落实了,也保不准几年之后又会出现幼儿园的择校费、赞助费等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与赞助费仍然大行其道就说明了一切;其三,除去资金问题,入托需要“递条子”的现象,也无法规避。

  网友们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会议是会议,目标是目标,要让百姓们享受到真正的惠民政策,还需要落实到位才行。就像我们在17年前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我们喊了17年仍然未能实现。要在三年之内彻底解决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也绝非说说就可以了事的。更何况,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得是合理解决,而非避而不谈。

  现实的问题有许多。比如,师资力量不均衡,有些幼儿园的位置、办学条件就是好,家长们也不想让孩子们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的,所以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入托压力,高收费就会成为可能;另外,依靠“加大政府投入”更多的像是公众的幻想,这些年来,教育投入未达4%目标先放在一边,单单看一看各地政府在建形象工程、供养公车等方面的的花费,就知道许多政府官员的兴趣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其他。依靠他们大发慈悲来救济教育,自然是难事一桩。

  资源分配不均的顽疾,需要将之全面推倒。而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前教育如同义务教育一样回归公益。否则,只要允许价格存在,赢利就会存在,产业化就会存在,至于现在制定的“同价”目标,则会成为伪命题了。

  教育的问题在于回归公益,在于杜绝价格以任何形式出现,而绝不在于允许这样那样的“同价”理由。只在彻底杜绝“价”的存在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同价”。只不过,这种“同价”叫做公益罢了。(原题:真正的“幼儿园同价”应是回归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