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图表请参见原文:http://blog.cha-gang.com/archives/214
很高兴来到浙江大学参加TEDx的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茶缸的口号,“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是伟人。”
在演讲的开始,我给大家看一组来自于互联网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来自于google趋势和百度指数。
数据引发的思考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图:
这个图主要是google趋势从2004年有统计以来,“公益”这个词的搜索趋势,我本来是想统计微公益的情况,但是由于微公益的搜索数量太少,还没有趋势数据。
我们看到搜索的趋势是呈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内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在上升的。
下面是数据表示的是新闻的引用量,我们发现从07年开始我们媒体对公益的新闻引用量一落千丈。为了防止是因为google数据的不正确,我又查询了百度的指数中关于新闻引用量的统计情况。
我们看到新闻的指数表示在08年结束的时候,媒体对于公益的新闻引用量是明显下降的。
尽管两个数据的时间点不同,但是表明目前阶段我们的媒体对于公益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我们再从地区分布的角度看一下现状
这个图的含义是公益这个词在不同地区的搜索量对比,我们会看到搜索最多的是台湾,大概是大陆地区的2倍,而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人口是台湾的50倍。如果按照人口密度的角度来看这个数据,我们相差接近100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总的搜索程度的对比数据:
公益和虐兔女的用户关注指数对比,是200:20000的关系。接近100倍的差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相关的对比数据,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结论。
当然上面的数据不能说明绝对的问题,但是至少从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目前我们公益面临的现状。社会关注度不够、媒体关注度不够、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的一个现状。
茶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一家微公益社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茶缸的理念。为什么要创建茶缸?茶缸想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茶缸的理念,茶缸的理念主要有3个方面:
茶缸的理念
第一、 目前的公益通常都是价值的转移,茶缸要做一个探索,通过参与茶缸的网友创造价值,用这个创造的价值来作公益。很多公益组织,包括茶缸在都是负盈利状态或者艰难盈利、不稳定盈利的状态,那么要想维持一个机构的发展,那么盈利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强调一下
非营利!=不盈利。
不得不说咱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貌似相同的两个词其实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很遗憾,今天不是关于中文的演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他们的差别。
茶缸如何创造价值?今天我们有一位嘉宾能大家一个很好的启发,他就是袁岳老师,他从事的是市场调研行业。在座每一位同学脑子里面关于你们未来的很多想法、需求都具备着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把这些想法、观点进行有效的转化,并用来做公益,那么任何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加入其中,有没有钱,有没有时间都没关系,只要你有思想你就可以帮助别人。
这是茶缸的第一个理念,我相信也是很多公益平台和公益人会为之探索的一个问题。
第二、 传递公益的思维比传递资金或者组织公益活动更重要。
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觉得公益就是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做义工的同学请举手?
那么什么是微公益?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一定能举一反三。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个随风飘舞的塑料袋,拾起来放在正确的分类垃圾箱里面,你就做了两件微公益的事情,注意是两件!是不是非常简单?
我觉得多背一公斤的安猪,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改变世界不是让少数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那么一点点。”
当我们参加公益的活动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一个问题:公益活动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公益的本质就是传播一种公益的思想,通过活动让大家认识到,然后融入到你的生活中,所以我总结一句话: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生活处处皆公益。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捐米?而不是捐1个黄豆或者1个鸡蛋?为什么只捐1粒米,而不捐1斤米、1吨米?
那么今天我就接这个机会解释一下我心目中的1粒米意味着什么?
1粒米在我看来是公益的最小单位,但是即便是这个最小的单位也能产生惊人的力量。然后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统计,如果13亿人每人捐献1粒米会怎么样?那么就是26顿米,可以让160个灾民吃上1年。
1粒米更重要的是一种启迪,告诉我们加入微公益的社会、帮助别人其实非常的简单,呼吁我们关注我们身边的公益,如果你能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的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
第三、 习惯的力量,将改变我们的人生。
有人做过一个关于习惯的研究发现,从事一个简单的行为,21天后就会形成了一种习惯,90天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365天后形成了一种牢固的习惯。
我们在茶缸做过一个统计,当茶友们加入的时候我们会问一个问题,你愿意多久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大多数人的回答是1个月1次,所以显然依靠公益活动建立公益的习惯的话,显然是不可行的。
而公益确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各位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大学阶段。
互联网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变革的机会,无论你是在电脑旁、还在手机边,茶缸的参与模式都可以让你做一件很简单的公益之举—捐米。将公益行为融入到日常的网络生活之中,用习惯的力量,使更多的人了解公益、重新开始认识公益、建立习惯性的公益意识、最终热爱公益。
茶缸的运作模式
介绍完茶缸的理念,我介绍一下茶缸的运作的模式。我总结了一下应该叫做:“让一部分人先公益起来“!
我把参与微公益人群分成三个阶段,认识型、参与型、组织型。
认识型:适合于绝大多数人,大家只要参与或者在生活中注意到一些必要的环节就可以做公益。非常的简单和便捷,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一些人站出来,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呼吁更多的人意识到公益的必要性。
参与活动必须有足够的人来组织,那么微公益的第三族群。组织型的公益者。
茶缸就是要建立一个这样的,覆盖全国的组织形式,这样就形成了
茶友创造价值=>茶友组织=>茶友参与=>
人人可以参与的、可持续的、开放式的公益环境
做公益或者组织活动,一定会面临很多问题,过程也会遭到质疑。当你面对质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才能让人们打消这些顾虑,才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微公益并最终加入到微公益的事业中来。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欢乐和便捷的同时,还可以为大家做很多事情,公益是一个值得很多人为之终身奋斗的一项事业,尽管在我国她还不完善、待改进,但是这就是我们青年人应该拥有和具备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而建立和改变这样的环境,不是靠几个NGO来实现的,而是要靠在座的、没在座的每一位经过1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的一个目标。
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微公益的社会,因为在这个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伟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