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报(记者 李松):保健食品业做强尚需巨大努力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健康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保健食品消费国。面对被看好的市场,业内人士冷静指出,中国要想成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强国,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产业弱势没有根本改变
   
  一项“营养补充剂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单一国家及地区市场来看,美国的规模仍然最大,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161亿美元;规模第二大的是中国,销售额134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三,销售额127亿美元。而在2006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仅为59亿美元。短短4年,中国的保健食品销售量已成倍增长。据此推断,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保健食品消费国。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市场涨幅迅速,但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记者,保健食品销售额的亮丽数字源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事实上,在我国近5千万亿食品工业总产值当中,保健食品只有数百亿元;其次,不少消费者甚至是一些监管人员对于保健食品的概念还未真正明晰,目前有很多没有批号的产品被市场认定为保健食品,如果依照严格的保健食品的定义,134亿美元的销售额肯定要打折扣;另外,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是一个尚未健全的市场,一些不正当的营销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了不必要的产品,导致了销售额的畸型增长;还有不少添加药物等违法产品冒充保健食品逍遥市场。王大宏认为,保健食品高速增长的销售额并不代表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更不表示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强大,中国保健食品朝阳产业、弱势地位的现状现在并没有根本改变。
   
  科学监管才能打开通路
   
  当前,营养与功能食品行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发展这一产业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导致出现法规滞后、投资不足、秩序混乱等现象。

  《食品安全法》从法律层面提出了“严格监管”的要求,之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调研,《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法规文件将陆续出台。据业内人士透露,在2010年,保健食品功能审批将进行重大调整,内容包括对产品研发过程给予规范、对功能的表述更趋于严谨、对新功能给予明确申报细则、成熟的品种实施备案管理、审批程序更加简洁透明以及明确再注册细则等。随着2010年《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发布,必将带动保健食品行业内相关法规标准的变动,而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中最重要的功能审批部分,也将能够在科学上更加严谨,在操作上更加灵活。

  2009年7月21日,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针对2009年6月30日前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已获批准产品的产品名称、变更转让、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确认,这是保健食品诞生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摸底调查。日前,国家食药监局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

  种种举措表明,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关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在2010年的成长环境将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个转变将会为中国保健食品的彻底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市场看好企业蓄势待发

  2009年底前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并表示“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显示,目前已注册的保健品种类多达9309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中,超过2/3的人在保健品上有支出,而如果算上具有健康功能和声称但没有注册的产品,保健食品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可以肯定,保健食品正在成为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力军。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向记者表示,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保健行业的先行企业已初具规模、制造技术与世界同步、专业人才储备丰富、管理系统正趋成熟。但是消费信誉危机、基础研究薄弱和科技创新不足等瓶颈制约了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力没有获得充分挖掘。投资机构作为前瞻性的盈利机构,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应该会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具备先进研发能力、拥有竞争优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类型的企业注入资金,帮助他们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塑造出行业的领头羊,借助市场手段突破行业瓶颈,进而发挥出引领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企业自身也应采取连锁专营布局、强强联合等手段,加速品牌建设,尽快实现产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