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鱼如龙——序王纤和她的画


紫气东来鱼如龙

——王纤和她的画         

 

我的朋友毕先生请我观赏一幅画,题为“紫气东来鱼如龙”,紫色的烂漫的花团锦簇,和藤蔓牵接着的缤纷,轻抚着池水中一群跃动的游鱼,活灵活现,显示出无边的精致与想象,那美妙的宣纸上沁润着的纯清与种种浪漫,铺张着画面河流中流动的色彩,色彩河流里流动的画面,活脱脱是一遍唐诗的境界,这样的画自然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真的,这些年我见的画家多了,能立刻被画家的作品吸引的并不是很多,加上毕先生同时向我展示了《亚洲新闻人物》杂志上刊载她的其它画以及她作画时的姿态,使得我不能无动于衷,我不得不对这位叫王纤的年轻女画家刮目相视。我这么说吧,你初见王纤的画,会眼前一亮,其画风清雅、秀逸、恬静、婉约,是别具一格的小写意,而再看看画面上王纤作画的神态和她持有的姿态,分明气质不凡,清新脱俗,典雅高贵,真可谓是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人画相得益彰啊。
     艺术是生命的彩虹,是神秘大自然赋予纯美心灵的恩典,领取这份恩典的资格,是那些纯粹醉心于它的人,很多人垂涎于与艺术相关的利益和虚荣,可是只有那些毫无矫饰和功利目的的诚意之作,才堪称真正的艺术品,王纤给我的印象正是这样的人,她为人质朴,从不张扬,性情率真,不善交际,平常言语不多,一点不知道推销自己,不知道为自己的画作拓展一些市场空间,已是人到中年了,甚至被朋友们称为宅女。然而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正是女性的灵秀和对于艺术的执着,正是纤细的才华和坚韧的品格,使她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里自由翱翔,使她获取了别人难以获得的画中情趣,慢条斯理内外兼备的做人风格,为她构筑了闲适幽雅的生活心态,以及静谧睿智的思考方式,而这些,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恰恰是最为弥足珍贵的。

张扬自吹无疑是无知的代名词,与之相反的王纤恰恰有着骄傲的专业化经历,她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这奠定了她的学科基础,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美术设计、绘画及教学工作,蕴造出她扎实的基本功,她是著名海派花鸟画家孔小瑜的再传弟子,她的绘画中总是有意无意间浸透着点滴孔小瑜先生的精神内涵。她这些年一直潜心研习海派小写意花鸟的风格,她在习画间,还得到师友们诸如胡志辉、陶天月、王家琰等著名书画家的帮助和指点。她尤其得孔小瑜老先生画鱼的精髓,她画鱼,惟妙惟肖,雅俗共赏;特别可贵的是,其画面清亮,读者观看时会产生心清目明的感受。近年来,她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并获奖,作品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多幅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当我在她的画册中徐徐浏览,我完全被她的一幅幅变化万千的构图所感染,那娴熟的笔墨,斑斓多姿的色调,惊艳而非撩人的内质,秀丽俊朗的韵致,无不让人惊叹。我以为王纤的画,特别是画鱼,大多寄寓了她喜欢自由、喜欢情趣、喜欢绿色、热爱自然的丰富的情感,比如她画的《乐在其中》图,那些在水波中欢腾游动的群鱼,自在烂漫,仿佛每一条鱼都被赋予了灵性,有的调皮,让人不禁莞尔一笑;有的机智,让人望而生趣;有的悠闲,观者亦觉惬意……看她画鱼,我总会想到一则庄子经历的有趣的故事,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你看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啊,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从哪儿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说‘你从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我在想象着这则优美的故事对于王纤画鱼是不是有过什么思想的链接或者启示?你看王纤总就是这样,别人不了解她,她在画鱼,画着鱼的自由,别人不理解她,她在画鱼,画着鱼的快乐,她画的鱼莫非就是她自己心灵的写照么?莫非就是她自己的心声的倾诉么?她的自由和她的追求,是自在的,自信的,自知的,如同她笔下的鱼一样,是那么畅快逍遥,无拘无束,这是最为重要的精神涵在。也是一个画家应该追求的境界。现在,我看着她画的鱼,我的朋友看着她画的鱼,也会不自觉地便“乐在其中”了。

上世纪80年代,享誉海内外的海派著名女画家吴青霞送过我两幅画,其中一幅就是鱼画,鲜活生动,看上一眼,如琢如磨,吴先生早已作古,她的鱼据说一条能值真鱼的十几万倍价格,可惜那条鱼我后来送给香港的一个朋友了。很多年过去,不再有人送我鱼画,现在看到王纤的鱼,竟感到异常的亲切。在当今的安徽画坛,喜爱画鱼者颇多,较为出众者寥寥几人,王纤肯定是其中出色的一位。记得,幼时在农村,每逢农历大年,家家都要贴上许多年画,因为吉庆的需要,花鸟画中特别是鱼画,自然就占了很大的很重要的位置。寄请怡性,讲究谐音,年年有鱼,连连有鱼,鱼画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简单的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境况、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如此看来,王纤在绘画中所追求的境界,当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鱼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王纤她所有花鸟鱼画所要依据的主题,都是和题材、内容相一致,有意识地创造出自己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自己的新血液,她在花鸟鱼画技法方面的努力,是随着她自己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我从她一系列的花鸟鱼画中,都能够感觉到这种变化的端倪。王纤的追求正是体现在她在写意花鸟鱼画特别是鱼画的创作中,她每画一幅画,总是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生动的精神面貌。她十分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笔下的游鱼即使只是简单的几笔,也总是那么如在活水仙灵跃动,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她努力营造的,是传统绘画中让人感动难忘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气象。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绘画精神,王纤在技法上还试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鱼水相结合,写意工笔相结合,泼墨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对于王纤而言,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所必须的,也是我所能感受到的一种王纤式的绘画的努力。

朱熹《观书有感》中有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但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王纤显然是有着这些活水般的艺术的灵感与资源的,任何画家都不能固步自封,都必须努力探索,否则就会被绘画的时代潮流所抛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时代,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艺术作品。我想如同王纤这样为鱼画命题“紫气东来鱼如龙”,我不去考证这话有无来历,但它随同它所展示的画面,确实给人以生动向上的气势,作为心理暗示也好感情表达也好,我喜欢这种气势。她尚属于年轻的画家,有她的学习功底,有她的精神追求,她是一定能够走出自己道路的,她的经历和她过去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以及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出更大的感受和理想画境的。

紫气东来鱼如龙,我祝愿王纤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获。

 

 

                           2010年12月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