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幸福不幸福,不妨问问低保户


  城市的幸福感怎么评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城市则各有各的不同。

  据了解,三类指标成为测量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根据,分别是生活满意度、心态愉悦度、个体与社会和谐度,调查内容则涵盖城市各方面,包括生活节奏、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程度、建筑美观程度、自然环境、文化娱乐、治安、近年来发展等。

  “幸福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幸福感城市评选的主观性比较强,无论是上榜还是未上榜的城市,彼此之间互有长短,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互相学习”。

       有学者说,幸福感的奖牌蕴含了老百姓对城市当家人执政能力的肯定,对城市宜居水平的褒奖和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不过,老百姓可能没有这么高的认识,一位居民问我说:“幸福感城市是能够当饭吃,还是能够当钱花?”

  我觉得这个居民太缺乏大局意识和城市荣誉感,但细细一想,又觉得他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幸福城市要让每一个市民感到幸福,城市幸福感就应该能当饭吃、当钱花。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他木板再长是没用的。同样,幸福感也是这样

  城市也是这样。你虽然可以把幸福感列出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12项指标,但只要有一项较差,就可能让幸福感化为乌有。比如,房价过高,只要有这一条,就谈不上幸福。此前深圳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就遭遇这种质疑;比如,公共生活出了问题,道德、法治环境出了问题,也会让幸福感丧失。徐老太和70码的事,就可能成为城市幸福这只木桶的“短板”,影响整个木桶的容积

  城市是否幸福,关键取决于执政者如何来解决城市的短板,让最穷苦的人感到幸福,让最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幸福感不是挂在官员胸前的“政绩徽章”,而应该是和市民共享的看得见的幸福,是房子、米袋子、油桶子,醋坛子,柴堆子,盐盒子,是社会治安、城市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