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内观


  认识自己不能单纯只在知识、概念和理论的层面。亦不是只在情感或信仰的层次,仅仅盲目地接受所听闻或阅读过的。这样的知识是不够充足的。更贴确应该从实际层面去了解真相。我们必须直接体验这身心现象的实相。单凭这点就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净烦恼、痛苦中得解脱。

      这种直接体验自身的实相、自我观察的技巧,就是所谓的「内观」静坐(Vipassana meditation)。在佛陀时代的印度语言中,passana的意思是睁开眼看,如平常一样;但是Vipassana(内观)则是如实地观察事物,并非如其所见。必须向内贯穿表面的实相,从而深入到整个身心结构内的终极究竟实相。当体验过实相之后,我们就学习到不再盲目地起反应,不再产生不净烦恼-自然而然,旧有的不净烦恼逐渐被根除而得以离苦得乐。

     内观静坐课程提供了三个训练步骤。首先,不可作任何骚扰他人安宁的言行举止。我们不可能一方面要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净,在另一方面又不停造作不良的言行举止。这只有增生不净烦恼。有鉴以此,遵守道德规范则是修行的第一要诀。承诺遵守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作不正当的性行为、不说谎、和不服用麻醉品。透过持戒心得以充分地平静下来,以便能好好执行观察的任务。

      训练的第二步骤是要将心专注于一点即气息上,藉此培养心的控制力,驯服狂野的心。尝试延绵不断觉知息入息出。这不是一种呼吸练习:因而不要刻意控制气息。反之,要如实观察自然的呼吸,气息的进入,气息的呼出,如此一来心逐渐的平静下来,不再被激烈的负面情绪所主宰。再者,当注意力集中时,心思就变得警觉、敏锐,此刻才有能力执行洞察的工作。

      以上持戒和修定两个步骤对过着道德的生活和控制心识是十分有帮助及有益的;不过这两个步骤亦会造成自我的压抑,除非练习第三个步骤-开展洞察力,照见自身的本质,藉由此洞察力来净化内心的不净。这就是内观:体验自我实相,借着有系统的与平静的观察,观察自身不断变化的身心现象所显示出来的感受。这就是佛陀教导的精髓:透过自我观察以其达到自我净化。

      苦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实践修习这个修行方法。一种普遍性的疾病,是需要普遍性而非宗派性的疗方。所以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的愤怒不是佛教徒的愤怒、印度教徒的愤怒、或基督徒的愤怒。愤怒就只是愤怒。随着因愤怒变得焦躁不安时,这焦躁不安不是基督徒的、印度教徒的、或佛教徒的。这疾病是普遍性的。因而此疗法也必须是普遍性的。

       内观就是这样的一个疗法。没有人会反对维护他人安祥与和谐的道德生活守则,没有人会反对培养心念的专注。没有人会反对发展洞察力,借着此洞察力来探究自我实相并净化内心的不净。内观是一条普遍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