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的新表现


  摘要:在我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中,国际资本对我国粮食市场逐步把控的布局被忽略了,而这可能是未来对我国粮食安全最大的威胁。本文以国际资本对我国大豆产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为例,试图阐明国际资本的血盆大口是如何将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吞食的,以及,这些资本如何对我们政府的涉农政策产生影响。


  在2008年11月发布的国家中期(2008-2020)粮食安全规划纲要中,把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二)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三)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四)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五)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六)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七)全球粮食供求偏紧,表述为: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上述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综观规划中的所有表述,我们发现中央政府并没有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如周立教授在《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一文中所揭示的:中国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问题,与自由贸易体系下转基因农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资本化农业的不断推进,直接相关。

  2008年末到今年初,东北大豆全面失守可能算得上是中国农口最重要的事件了。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然而,我们看到最近两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价格却突然出现暴涨,并长期维持高位。而在去年的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

  国际资本巨鳄对我国大豆市场的蚕食已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到今年上半年,丰益国际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达到了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现在国内 90多家榨油企业,有64家已经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中国85%的油脂加工总量已经被外资牢牢控制。同时,“国际大豆迅猛的涌入,铺天盖地都进来了,今年大概我们总进口量得达到3800万吨,我们国产大豆也就1600万吨,进口量是国产量的2倍多,所以,它已经严重地对中国的大豆产业造成损害,我们大豆产业一步步退缩,进口大豆一步步逼进,最后中国大豆产业肯定要消亡。”(田仁礼,采访文章,2009)

  目前,国际粮商在东北大豆产区大规模的布局,是其掌控南美大豆市场战略手法的翻版:通过控制仓储、物流,掌控采购主动权,进而控制农民种植意向,实现转基因大豆的本土化种植。如果这种势头不控制,在不久的将来,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或将都被转基因大豆所取代。(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短短几年,我们的大豆产业已然成了国际资本的囊中之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国公民已没有选择的权利。下一个沦陷的会是什么?玉米?稻米?当我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都被国际资本所控制,中国还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吗?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咽喉要地,从大豆开始,外国资本正一步步地掐住你的咽喉,当你的整个咽喉都被掐住,你就只有做奴隶的份了。什么是“拉美化的陷阱”?除了贫富差异巨大、教育发展滞后等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其命根子—粮食—掌握在别人手里。

  中国的粮食生产体系,会像大多数拉丁美洲、非洲国家一样崩溃,食物结构会日趋“汉堡化”(Hambergized),中国必将成为食物帝国的附庸。(周立,2008)

  那么国际资本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挤跨国内加工企业。仍以大豆为例,九三集团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其一直以来的优势就是地处我国大豆主产区,可以就近从农民手里收购大豆进行加工。现在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国外更低价位的转基因大豆蜂拥而至,与国产大豆相比,其价位相差近千元,如果中国企业继续使用国产大豆进行加工,则每加工一吨将亏损上千元,没有企业能承受得了。而当你的企业选择使用转基因大豆,那么好,转基因大豆的定价权又在国际粮商的手里,你随时都在人家的手掌心里,要你死,你就活不了。比如,从国际上订购转基因大豆,通常需要提前两三个月,在此其间大豆价格可能发生剧烈波动,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人家跟你签完合同之后,马上可以通过CBOT进行套保或对冲,风险就马上转移给你了,我们转移不了,至少不可能及时转移。(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2009)

  目前九三集团在黑龙江的五家加工厂已全部关门停产。国有企业如此,民营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当我们的加工企业全军覆没,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其次,控制生产者。当你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成本价,你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国际粮商把国内加工非转基因大豆的企业尽数收编或踢出局以后,实际上就已牢牢控制了豆农,你要么不种地,要么就得种我们的转基因大豆。当你不得不选择了种植转基因大豆,你往后的日子就更在别人手里了,你将不得不每年买他们的种子,买他们的农药化肥,买他们的技术。到头来,你会发现,你每年的辛苦所得,仅够填饱肚子而已。南美农民的命运,将无可避免地降临到中国农民的头上。

  再来,俘虏消费者。实际上,我们的消费者最近两年来已偿到苦头了,他们不得不花多一倍的价钱购买食用油,而这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这两年油价会上涨得这么厉害?这背后的黑手岂不正是国际粮商吗?当他们控制了生产和加工,甚至控制了物流,一切岂不就是他们说了算吗?商业上有个说法,如果定价权掌握在你手里,你不赢也得赢。

  周立教授在《美国的粮食政治和粮食武器》一文中还提到,通过电视广告,大食品公司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夺去了他们传统的、廉价的、营养丰富的本地化食品,代之以他们的现代的、昂贵的、缺乏营养的工业化食品:肯德基,麦当劳,雀巢奶粉……等等,正是这些广告,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付出了更多的钱,却得到更少的营养。

  目前全球的粮食体系中,四大国际粮商就占据了国际粮食贸易的80%,(周立,2008)这个比例,足以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即使你是一个清醒的消费者,在这种垄断面前,你也毫无选择。大部分消费者,则是在其广告攻势下,欣欣然地成为他们的俘虏。以牛奶为例,现在中国人已全然在“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的概念下被重塑了营养观念和消费观念,好像你每天不喝杯牛奶,还真感觉身体不大对劲似的。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黄种人对牛奶中营养成份的吸收还不到30%,而白种人是90%,黄种人对豆浆中营养成份的吸收率是100%,而豆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营养食品。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还会认为豆浆比牛奶更适合自己?如果有钱,我们每个人都恨不得泡在牛奶里。你瞧,我们的消费者就是这么轻而易举地成为国际粮商的俘虏的,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的时候,就去吃麦当劳。

  第四,影响甚至控制政府涉农政策。

  对于美国孟山都公司来说,2004年2月23日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向中国正常进口大豆中断两年后,孟山都公司终于获得了中国农业部发放的五个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紧接着,两个月之后的4月21日,中国农业部正式宣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实施正常管理,为期三年的临时管理措施就此终止。从此,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区国家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获得了永久性进口中国的保证。

  这次开闸,从此祸水横流,所向无敌。当然,更早的源头是中国在WTO条款中对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让步。

  国际粮商凭借其手中强大的资本,一方面游说美国政府对中国施加压力,一方面贿赂中央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利用政府的无知,对政府的涉农政策施加影响。比如,益海国际等跨国粮商新建的工厂都是作为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项目引进的,现在的中央政府文件和各地地方政府政策,也在宣传农业产业化,粮食市场化,龙头企业是我们富裕农民的主力军等。国际粮商意欲操控中国粮食市场的目标就是这么一步步地接近的。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粮食市场已经被国际粮商们操控,在苏珊.乔治的《粮食政治入门》里面,就描述了美国如何成功地用粮食援助,摧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让这些国家农民失业,沦为附属于美国消费需求的经济作物园工人,让这些国家的农业基因化、石油化、化学化和机械化,从而购买美国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让这些国家自给自足的本地化食品体系瓦解,使得人人成为产业化食品体系的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买取更低的营养。以致于带来了这些国家更多的问题:

  (1)无现金储蓄。产粮农民不得不在收获季节廉价卖粮,而又要在该年后半以昂贵的价格购入,以度过饥荒。

  (2)无粮食储蓄。甚至连谷种都被吃光,通常也不需要自留谷种了,因为都换成了食品集团提供的转基因种子,农耕牲畜也卖掉了。走向不断地以劳动替代资本,欠债度日的恶性循环。

  (3)无安全的土地所有权。商品化和饥荒,成为地主夺取佃农土地的机会。更多失地的农民,又意味着更高的租佃价格和更低的雇佣工资。

  (4)无工作机会。虽然粮价可能上涨,但对失去生产资料的佃农而言,这不再意味着收益,而是成本。他们必须买粮,由此竞争十分稀少的工作机会,产生工资的探底竞争。

  (5)无家可归。当自己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已经与自己无关,甚至连糊口的雇佣机会都没有时,农民只能流落到城市,成为贫民窟的一员。于是,上演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悲剧。(周立,2008)

  这会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图景吗?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我们不一定会变得更好。这实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占领了制高点,而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高高地仰看他们,感谢他们对我们土地的关爱。我们毫无准备,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像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我们还在帐逢里打呼噜,敌人已经整装到了你的营房外。

  怎么办?我们还有机会吗?周立教授为我们开出了两个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有限改良的方子:

  1、消费文化革命:发动“慢餐”运动,推动公平贸易,以替代快餐和自由贸易;

  2、促进本地化食品体系的形成:促成农业生产者、食品消费者、NGO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以本地化食品和有机食品,来替代产业化食品体系和工业化食品。这些方式包括:

  

  (1)推动本地可持续农业发展;

  (2)推动社区支援农业(CSA);

  (3)推动农民直接销售(农民市场或路边市场);

  (4)推动纵向一体化的农民合作化和农产品价值增值;

  (5)推动消费合作运动,建立和发展合作社食品超市;

  (6)推动公平贸易实践,促进城乡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的和谐相处。(周立,2008)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09.1

  2、 21世纪经济报道,2008.9

  3、 《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周立,2008

  4、 《粮食政治入门》,苏珊.乔治,1984

  5、《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纲要(2008-2020)》,2008

  6、当粮食遭遇发展主义时代,周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