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官员自称“弱势群体”而蚁族否认自己弱势?


  为何官员自称“弱势群体”而蚁族否认自己弱势?

     ●  陈 宏


   《人民论坛》最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网民高达七成。

    而青年学者廉思组织的课题组对真正的“弱势群体”——“蚁族”进行了调查,形成了第一份全国范围的蚁族生存报告。廉思和他的团队撰写的有关蚁族问题的报告多次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高度重视。但今年这次调查却有让人惊讶的新发现,居然五成蚁族否认自己属于弱势群体。

    百度百科对“蚁族”一词的的解释是:“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于是在我们面前有这样两份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党政干部自称为“弱势群体”;而同时有调查发现,五成蚁族否认自己弱势。

    在对蚁族的调查中,课题组成员切身感受到蚁族对自身的肯定。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理解”、“辛酸”、“坚强”三个关键词最能表达受访者对蚁族的情感。与之相应的是,在课题组考察“蚁族”自身对未来出路的思考的开放式问题中,近一半(45.1%)“蚁族”受访者的回答中都含有“努力”、“奋斗”这两个词。“蚁族”对自身前景的看好,初生牛犊不怕虎。

    应该说公务员、官员衣食无忧,为什么近一半的党政干部自称为“弱势群体”?这可能与官场竞争激烈,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

   党政干部说自已弱势会找出理由,而蚁族否认自己弱势却很不易,因为他们的确真的很难。调查报告指出,一年来过半蚁族有过换工作的经历,且平均换工作的次数为1.7次。其中,换过两次工作的蚁族接近3成。同绝大多数青年就业群体相比,蚁族换工作的频率比较高。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为专业技术人员或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私有制企业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蚁族”却表现得格外坚强,“努力”、“奋斗”等词汇,表现了“蚁族”的自强自信,这是社会的希望。

   我们要问,自叹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如何去面对“蚁族”的自信?但我们更担心的是,随着就业、工作等压力增大,时间将消磨掉“蚁族”可贵的自信,那样的话,我们将感到悲哀。的确,他们对自身的前景看好,但对社会公平状况趋势却不乐观:仅38.7%的受访者持乐观积极态度,36.9%认为社会不公平状况会“越来越严重”,14.3%认为“不会好转但也不会恶化”,10.1%认为“不好判断”。笔者也不免担心,社会公平问题会影响到未来的他们以及他们的自信。

   自称“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与“蚁族”同处于一个社会,希望那些官员“弱势群体”,能关心“蚁族”,给弱势的“蚁族”一个宽容的生存空间,使“蚁族”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让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包容性增长”理念成就蚁族的自强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