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正在敞露一个新动向
本周A股因“朝韩危机”的影响出现突然的剧震,其实这是行情本身上行乏力需要回调的一个“引线”而已。从政策面看,后期的政策方向是明确收紧的,对行情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压力而不是动力;从基本面角度看,明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更大,经济与企业的利润增速也开始进入收敛期;从市场面角度看,2940点以上囤积的史上最大天量,在流动性收缩的态势下依然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因此,已经处于2900点之上的行情本身面临退缩。
但另一方面,金融与地产股再次出现“脉冲”,从市场角度确认着这个最大的权重板块已经具备了非常充分的安全边际。地产股在当前高压环境下出现骚动似乎在告诉我们:虽然房地产调控是长期的,但中国经济还离不开房地产。骚动的具体因素是:
(1)众矢之的的房产税“只说不出”,且近期的房地产调控基调又有松动的迹象;
(2)沿海经济带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年终清盘”,这部分产业资本在无出路的情况下又开始流向房地产,这是目前房地产调控似乎“压不住”一个原因,房价也因此又有抬升现象;
(3)近期地王又频繁出现,再次引导出房价上涨的预期;
(4)保障房建设已经上升为国策,保障房建设也保障了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使得10倍PE的房地产股具有了安全边际。虽然目前金融与地产股还不具备展开新升势的条件,但权重的作用已经对大市具有“托底”的功能。
岁末年初来临之际,市场又开始热议国际版何时推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清晰,推出国际版是势在必行的,只是因为人民币资本项尚未开放,虽然上交所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但推出的时机还远未成熟。并且,推出国际版与否是一个国家战略,不是交易所或者证监会层面所能决定的,因此,关于国际版还只处在“议”的阶段,并且还要继续“议”下去。到目前为止,国内投资者对开设国际版一直持非议的态度,往往闻之色变,认为是让境外企业到国内市场来“圈钱”,还会让A股市场估值中枢下移与国际接轨,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狭义的看法。
上市公司,尤其是好的企业是一种资源,一个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对全球性企业、行业内领先企业上市资源的占有率决定着这个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市场的资本定价权,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A股市场具有国际性的资本定价权,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股市本身的稳定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那么多的国内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类公司目前没有在纳斯达克“聚会”,而是上市在A股市场,最起码在目前经济调结构时期,A股市场不会因为周期性行业权重太大而“死活不涨”,从而表现明显落后于其他经济背景并不好的市场。
其三,如果推出国际版大幅度提高了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具有了定价权,则A股市场非但不会出现资金分流和资本外流,反而会引来国际资本的不断流入和长期驻扎。目前A股市场规模已经是全球第四,如果国际版成功推出,使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规模也能因此“坐二望一”,那定不是A股怎样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是其他市场如何与A股接轨的问题,如同现在国际有色金属交易价格涨跌要看上海金属交易所交易价格的“脸色”一样。因此,随着投资者对国际版战略意义上认识程度的加深,“推出国际版”对行情干扰的作用将会不断淡化。
年底市场存在周期性的资金收缩,目前行情虽稳但也不具备持续上涨的能量,年内行情很可能继续这样“憋着”。不过,“憋着”的行情也正在敞露一个新的动向:由于12月份CPI因为去年基数翘尾的原因将会有所回落,明年1月份再次走高的CPI数据,以及明年年初的信贷数据要到2月中旬春节假期后才能公布。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新的紧缩性调控举措仍然“看数据说话”被延迟到春节之后,则行情在元旦后随市场资金面的松懈有望会形成一轮“小盘股冲刺、周期股补涨”的脉冲行情。反之,即使短期内再次加息,行情也能释放掉一个大包袱,更容易出现一轮上涨。因此,目前行情的整体局势是:年内蓄势震荡,元旦后有望出现一轮“年夜饭行情”。不过,投资者在大局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明年3月份的通胀压力与政策调控压力尤其明显,元旦后可能出现的“年夜饭行情”或将是2319点以来的“末段上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