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加一个河南朋友的婚礼,席间,我发现新娘的脸被胭脂涂成了红色,已经看不出她的庐山真面目;新郎更是惨不忍睹,颇像《水浒》中的李逵,黑得恐怖。
起初我还不明就里,后来经过老乡的讲解才知道,这个婚嫁习俗早在神话中的女娲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人们因为是近亲结婚,为了避嫌,才将彼此弄得面目全非。如今人们继承这个习俗,或多或少有一些恶搞的成分。
历史在不经意间又一次被提及,女娲的影响力却传承千古。
女娲补天的故事,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就有记载。不过,中国神话体系里的众神大多都是有联系的;没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何来女娲补天之说?
为了能够将整个的故事变得真实可信,一系列的小故事便应运而生。至此,可与西方上帝相媲美的造人传说,就广泛地传扬开来。
说起女娲,世人总是能找到谈资,她那“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创世之举,便是华夏子孙未开化之前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如今,最出名的便是曹雪芹《石头记》中的“补天之余”,纵使材似美玉,但补天不足,处世无用,只为茶余饭后之笑谈罢了。
今天,我来到娲皇宫,终于有机会一睹这华夏文明创始之母的风姿了。
女娲救世于危难之际,救人于水火之中;死后,为纪念其功绩将宫殿建立于此,也算是后人奇思妙想。
女娲雕塑立于台阶前,迎接着四方游客
这座世人膜拜的女神庙居然坐落在峭壁之上,其风骨和气魄让人敬佩。联想到古籍中的点点滴滴,她的丰功伟绩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
比之《创世纪》那粗糙的人类起源始末,中华子民对于自己身世来源之谜更具备文学色彩。久而久之,大家宁可相信猴子是不可能变成人的,只有女娲的纤纤玉手才能创造出这宇宙间最伟大的精灵群体——宇宙的精华,万物的领袖!
女娲古迹
我们顺势而上,怀着对女娲的敬意,仔细探访着山路的每个角落,希望能从中找出补天遗漏的石料,以便更真切地接近她。行进间,听着导游模板化的导游词,实在是很难对亘古以前的女神产生敬仰。
幸好心中已有一个清晰的模样,任导游如何刻板地解读也不能改变我的初衷。
娲皇庙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今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让世人惊叹。一路登顶便觉天地间苍茫空阔,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太微不足道了。
站在庙前回望历史,《淮南子》中记录的危难让人生畏;与之相仿的莫过于《圣经》中的大洪水。
同是灾难来临,上帝的做法是教人如何躲避灾难而自己躲在一旁;女娲则不然,一切都亲力亲为,炼石补天,竭尽所能。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差异之处,女娲此举不仅得了民心,更使得千百年后的历代朝廷有了教化的模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也就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
纵观华夏文明的历史沿革,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开始,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神出现。而这个神区别于三皇五帝,他们是现实的,有史考证的;同时他们又与上古的神仙们有对接,从而承上启下。比如财神,比如送子观音,比如石敢当,比如……一切的后神都有历史做背景,他们大部分都类似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这一切后起故事,都是来源于这个神话的发源地。
今天,让我们尽情地缅怀她吧。
华夏文明的母亲,中国历史的发起者,就在这山间看着历史变迁,看着一代一代人顶礼膜拜。
她心中作何感想呢?
华夏子孙作为世界上繁衍力最强大的民族,有太多的历史需要承载,有太多的文明需要发扬。但在这个华夏文明传承的伊始地,我们需抛下那些世俗的包袱,认真解读这位遥远的女神。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yunfengjia/profile
精彩系列:
礼品大派送 博友全互动
备注:
1/凡在2010年1月4日至 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 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email protected];
7/ 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