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自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讲的就是学习了,就要不断的去温习,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有时,我自己更觉得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学习了知识,但也要不断的在“实习”中实践它,才能更有效的运用知识,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想在这次学习中从很大程度上我们达到了这种效果。
姑且就用这篇心得做为自己学习的一个小结吧。此次培训使我对管理有了更辩证、立体化的认知。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一个行当,这个行当需要的或许不是专业的知识,而是实践的经验和艺术的方法、手段。
管理是什么?
某单位有两位车间主任,上班提前到岗,下班后工人都走了,他们还逐一熄灯、关门,起早贪黑,活没少干,但任职的管理工作却不够理想。领导将他们免职,有人提出异议,领导却说:“这样的同志可以当组长、工长,甚至劳动模范,却不能当称职的车间主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雏形
据《春秋》记载,修建长城时的计划不仅计算了城墙的土石方量,还对所需的人力、材料,以及从何处征集劳力,他们往返的路程、所需口粮、各地应担负的任务也都明确分配;宋真宗年间昭君宫被烧毁,大臣丁渭全权负责修复时的系统方案一举三得,高效率地解决了烧砖瓦、运材料、修复原来街道三个问题。
《孙子兵法》、《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领导艺术、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的思想。
管理的经典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 United Parcel Service, UPS)是美国的一家投递公司。它雇佣了15万职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近180个国家。公司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
UPS的工业工程师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个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建立了标准。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其中甚至包括上卫生间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得到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工作标准。当司机到达投送的地点时,他们会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紧手刹,将档位放置停车档,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司机从驾驶室下来,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敲门,不要去按门铃,以免在寻找门铃时浪费时间。送货完毕后,司机在回到汽车的路上完成登记工作。
创建学习型组织
美国人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圣吉认为,企业竞争失败,组织决策失误的根本性原因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建立组织内部的学习机制,共享每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善于以团队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el Models)。心智模式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认识事物的认知模式。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目的是培养组织内的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而不仅是被动地遵从,把组织的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这项修炼建筑在“共同愿景”、“自我超越”修炼之上,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和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跳出就事论事的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   
个人感悟
想事,干事,干成事
态度。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要想事情、要思考问题,我们要勇于研究并解决眼前的难题,而且不能纸上谈兵,要付诸实施,结合实际把大事做成、把小事做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心态。我们切不可急功近利,把职位的升迁作为评价自我得失的唯一标准,要有豁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静的心态接受所面对的现实,哪怕是暂时的不公。
墨子剑法
方法。以守为攻、争便是不争、不争便是争,是墨子剑法的精髓,也恰是我们有时做事的智慧。舍得之间,方显魅力。有舍便自然会有得,无舍何谈得也?
不抛弃 不放弃

精神。我们还年轻!前面路还长!成功定义也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