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神


近日新疆的非法用工事件又被人民广泛关注。自2009年七五事件后,张春贤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喀什成立经济特区,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的号角再起吹响。这些使人民越来越注意到新疆的一些变化。新疆人民也希望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能够生活的更好,去积极建设这片热土。张春贤上任后也有了不少举措,新疆人民对新一任的领导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新一任领导人能够在新疆的发展建设,团结稳定,提高工资,改善民生,提升教育等诸多方面能有很大的改变。

     张春贤也深感压力,在2010在5月26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说,来到新疆刚满一个月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张春贤,他真诚地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新疆的“儿子娃娃”,要继承发扬好新疆的“儿子娃娃”精神。何谓“儿子娃娃”?“儿子娃娃”是对那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 “耿直、聪明、胸有大志、热情奔放”的新疆人的一种昵称,也是新疆人常爱说的一句话,它早已叫响了天山南北,成为新疆人的精神动力。“儿子娃娃”在新疆人的心目中,那分量重于泰山。

      早在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以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这四种在新疆广袤大地上生长的植物的特殊风骨和可贵精神,感召、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树立四种精神。

      新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底蕴疆域,也是民族融合的交汇地。就像贺卫方讲到:新疆是新文化的梦工厂。新疆古称“西域”,拥有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在这里有传说中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的瑶池——天池,有传说中出现水怪的湖泊——喀纳斯,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从美丽的那拉提到神秘的罗布泊,从龟兹古国到高昌故城,这里是中西文化的碰撞的中心地,

     新疆的文化宝藏不言而说。对于新疆人的精神如何理解?我们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特有的建制,兵团人的精神被人民广为传送赞誉,但是兵团人也深刻知道自己是有精神而缺文化。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1954年8月6日成立至今才仅仅50多年历史。但是在这50年里,兵团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创造兵团辉煌的屯垦事业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既有来自井冈山、长征路的英雄,也有来自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的模范;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子弟兵,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壮年;既有来自各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有各行各业的行家、骨干;既有来自大、中专院校的毕业学生,也有来自祖国各地的社会青年。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屯垦戍边目标,走进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这里有:

      红军长征中的战斗英雄伍积禅……

      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模范张益民……

      保卫延安战斗中的英雄战士杜立梅……

      新疆和平起义的植棉能手刘学佛……

      1964年河南支边青年马桂芝……

      绵羊育种专家刘守仁……

      卫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孙龙珍……

      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被胡锦涛赞誉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孟二冬等等

     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人民的精神值得去学习。对口支援新疆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地来疆人员不断增多,包括支援挂职干部、炒房团、淘金者、非法用工者等等。对口支援的好处就是我们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新疆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了,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但是物价的不断上涨,大量的房产商囤积炒作,大量的干果水果被外运,新疆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  

     此时新疆人的精神在民族团结及发展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疆人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帮助,更需自力更生。记得1957年8月5日,乌兰夫同志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第三部分关于民族关系问题中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6%,但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60%左右,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这正需要各民族的亲密合作,互相帮助,以求共同的进步和发展。”他又说:“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互相支援是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促进各民族繁荣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其实乌兰夫早就提出了“对口支援”的设想,强调了对口支援对国家建设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新疆精神,不由得让想起王震(1908—1993),原名王余开、曾用名王正林。湖南浏阳人,铁路工人出身,1927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经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后任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他是中国现代屯垦事业的主要创业者和组织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始人之一。

     1980年10月7日,王震副总理视察新疆在库尔勒巴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最后说:“我退休就退到新疆来,死了就烧成灰,撒在天上顶上,为祖国站岗放哨。”1991年9月王震副主席在视察新疆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申:“如果去见马克思,我就已委托我的战友和亲属,将我的骨灰洒在天上上,永远同各族人民守卫社会主义祖国西北边陲。”1993年3月12日,王震同志不幸在广州逝世,3月20日在北京火化。4月5日正值清明时节,一架载有护送王震骨灰的亲属和战友的飞机,飞上天上上空,亲属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将王震的骨灰撒向天山南北,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愿—安心在边疆,扎根在边疆,骨灰洒在天上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王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天山共存!王震同志爱国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这是新疆精神……

     罗布泊让人们充满向往和神奇。罗布人的精神也许我们早已淡忘。1907年,斯坦因抵达了罗布荒原,他的目标简单明确:前往楼兰故称。在途中他的驼队突然止步不前,原来路边出现了两个罗布人的伯克,他们身着大清的五品官服,官服敝旧,已有补丁,而且并不合身,但漂亮干净,缝补干净,缝补针脚细密,着装中规中矩。这两个伯克是清代康熙时册封的世袭官员,他们特意来向探险队的外国人检验护照。作为大清臣民,这是他们的职责与承诺。这这真叫斯坦因感慨不已。他走遍西部,所到之处,通行无阻,腐败的官方无不唯唯诺诺,从不敢拂其意,根本不用出示护照。唯独在这罕见人烟的“荒凉得如同月亮上一样”(斯文赫定语)的罗布荒原,却遇到不惧强权的、维护大清国权威的罗布人。

      这是新疆精神……

     像新疆这样的一个地方,离不开各地的支援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独立发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