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垄断向我们走来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控制钢铁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河北省内有关设区市政府要于2010年11月底前将本地2010至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报送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几乎在文件下达的同时,河北省为了节能减排对省内的钢铁企业率先进行了停电停产,停电停产的重头戏又主要落在了民营钢企。所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控制钢铁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文件下发后,民营钢企为了避免被调控,只好向国有钢企靠拢。目前已有5位老板率先选择投靠国企河北钢铁集团,这其中甚至包括产能高达500万吨的河北敬业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则以商誉、管理和技术服务就获得了5家公司各自10%的股权。自此,河北钢铁垄断时代到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钢铁垄断渐行渐进。

  钢铁企业垄断之后,可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包括对上游资源价格的谈判权,包括对下游销售产品的定价权。由于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存度非常高,钢铁垄断之后,可以提高其与国外铁矿石企业的谈判权,这样既有利于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企业利益。钢铁企业垄断之后,牢牢把握住了产品的定价权,在物价上涨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之后,钢铁企业可以将通胀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给下游企业,而不思在技改、降低“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方面下功夫,这反而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升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是发挥市场最优配置资源的经济。实施市场经济就应减少行政手段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重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常用方式,重组可以使被重组企业脱胎换骨,进而重新焕发生机。这就是说,重组常常是绩优企业兼并破产企业,或者是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技术落实、管理落后的企业,鲜见生产效率低的企业重组兼并生产效率高的企业,除非行政干预。生产效率低的企业重组兼并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偏偏就在河北钢铁行业发生,这一次仍然是行政干预发挥了主导作用。一组数据说明钢铁重组主体不比被重组者具有优势,甚至还处于劣势:2009年包钢、鞍钢、本钢、武钢4家国有钢企吨钢的“三项费用”分别为283元、604元、545元和356元,而国丰、德龙、津西和沙钢4家民营钢企则分别为65元、105元、65元和169元。不仅是这3项费用,民营钢企的生产效率也远高于国有钢企。

  垄断造就了垄断利润,拉大了行业收入差距。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在这一前提下,人们大喊特喊:放开市场,减少垄断,降低物价。可是,细观一下,中国的垄断行业非旦没有减小,反而有增加之势。

  钢铁垄断已向我们走来,下一个垄断行业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