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喷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


        自从学习工商管理以来,若说我对所学内容的感触,当属信息喷射对企业的影响最大。信息的传递速度、信息的存量以及管理者对信息的感应,都或多或少的对企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企业发展空间的制约因素降低、企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呈爆炸性增长趋势。企业的数量变的越来越多,而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经从“无从选择”的商品短缺时代过渡到“无法选择”的商品富裕时代。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不再是如何去消费,而变成了如何去过滤信息。所有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信息在管理学中一直充当正面色彩的元素已经发生了病灶问题。
        我们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人类最初受的影响是对各种自然环境现象的影响,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人类自身创造外部因素影响人类自身,其中在无意识中或有意识中受到影响最多的便是——广告。就目前来看,广告已经变成了一种恶性病毒,无时无刻不侵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当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睁开眼会想起我们早上喝什么牌子的牛奶;当我们起床以后我们会想起用什么牌子的牙膏;当我们工作的时候会注意我们在使用什么牌子的电脑;当我们上网冲浪的时候,会在被动的情况下弹出自己不想点击的产品促销广告。这些客观存在的广告,都是企业向我们散发出的一种用于促销或者推广知名度的惯用手段。在面对着如此超载的信息,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广告,有些广告有很好的价值,而有些广告则带有一种误导、过度夸大、虚假宣传的恶意行为。
       过度传播已经使信息失去了部分意义,甚至于把消费者引入了消费盲区,面对着如此多的广告消费者只能站在众多的商品面前一片茫然、无从选择。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信息超载”,那新世纪的海量信息又该如何形容呢?据统计,近三十年产生的信息比过去5000年还要多;《纽约时报》每个工作日刊登的信息量比17世纪一个英国人终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还要大;全世界每天出版4000多本书。在过渡传播的信息世界中,电子信息更以裂变的速度迅速膨胀。《科学美国》杂志提到:互联网有数亿个页面,仍以每天数百万个页面的速度不断增加;在英国,当一个孩子18岁时,已经接触过140000条电视广告;在瑞典,普通消费者平均每天接收到的广告信息高达3000条;目前的电视频道已经从几十个暴增到上千个。面对着如此多的信息我们主要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寻找信息,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过滤信息和选择信息。
        如此多的信息喷射量,那么喷射源出自哪里呢?很显然,生活中的大量信息都来源于企业。一些企业为了引导消费者,采用广告或者别的信息释放类型,让无意识与有意识的受众群体,从陌生到认知再到接受的消费过程。企业在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别的营销途径上释放信息,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促销、一个是做品牌。因为广告的投放具有速度快、见效快,而且受众群体数量大,所以很多企业把做广告作为一件打入市场的利器,甚至是不惜一切成本。但是从目前的广告效果来看,大部分广告都石沉大海了,尤其是网络形式的电子信息,更多的是昙花一现迅速消亡。
         地毯式的信息轰炸已经使消费者灰头土脸、晕头转向,在信息的海洋里消费者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方向,因为每一则信息都带有一定的虚假色彩或者单方面的正面宣传。而最终遭殃的便是消费者,他们已经无法在信息的海洋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而通过大量时间精心选择的产品,有可能到最后选择的只是一些过渡宣传的赝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