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陷入价格管制陷阱




警惕陷入价格管制陷阱

2010年12月13日/董秀成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对通货膨胀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价格直接干预政策,前者属于经济手段,后者属于行政手段。

    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从当前经济形势看,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维系以往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不现实了。

    从利率政策看,长期以来银行利率偏低,CPI已经超过银行利率,这实质上是一种付利率政策,如果让它继续维持下去,只能够让老百姓把更多的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来投资和消费,造成物价上涨压力,因此利率调整势在必行,至少调整到实质利率大于或等于零为止。另外,为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继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资金投放市场的规模。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协调一致,国家必须严格控制和约束地方融资平台,改革税收体制,适时推出新的税收政策,同时严格控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些大规模的建设速度可以适度放缓。

    当然,利率上调可能进一步刺激更多的热钱流入,另外人民币升值也会加剧热钱流入,因此在政策选择和时机方面确实应该讲究策略,要讲究适度,同时要密切关注热钱流向,尽量控制其危害性。

    从行政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种非常规手段,面对通货膨胀可能加剧的严峻考验,需要冷静思维和理性思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必须谨慎从事,千万别调入价格管制的陷阱。

    从历史实践来看,价格管制绝对不会有效的,直接干预价格政策向来都没有好的政策效果,注定是以失败而告终。价格管制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消极后果,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和市场混乱,投机取巧泛滥,商品抢购和囤积,滋生腐败,等等,因此这种政策应该避免。

    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做的不是管制价格,而是对他们给予直接价格补贴,以缓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