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完墓后忙改名,难道只有靠炒古过日子?
襄樊更名襄阳,让襄阳人兴奋不已,同时也让不少有识之士担忧,会不会由此掀起一轮更名热潮?今天的两则新闻还真说明了这一担心并不多余,据华商报报道,西安是否该改长安?这个多次被提及的话题,再度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12/08/3398329_0.shtml)。而经济观察网的一则报道说,有专家建议,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出生地湖南耒阳市可以改名蔡伦市(http://finance.ifeng.com/city/cskx/20101208/3021516.shtml)。
跟一段时期以来的争遗址、挖古墓、申世遗热一样,暗涌的更名潮无非就是打着弘扬历史文化的旗号,试图借此壮大名声,发展旅游产业,振兴地方经济,这样的出发点本身倒也无可厚非,但大家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就难免让人费解,难道我们只有靠“炒古”来发展?老祖宗的遗产里到底有多少金子可挖?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为争古墓、抢遗址,搞得不可开交,但是,有多少地方因为开发名胜古迹带来滚滚财源,进而改天换地的?有专家预测,开挖曹操墓将每年给当地带来数亿财政收入,并提前十年实现小康,然而,在争议和质疑的声浪中还不是偃旗息鼓了?某人均收入才2000多的国家级贫困县举2亿巨资申遗,可有专家分析,即使按照理想的预期,要给当地带来现实的收益都是个不确定的画饼。
襄樊改名襄阳的文化“回归”令不少人忘情呼吁,似乎这一改就经济发展箭在弦上,社会图腾指日可待,真这么简单、容易,大家还忙乎什么呢,抓紧改名就得了。有人更是极其乐观地认为,耒阳市如果改名成功,凭借蔡伦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和国际地位,能一夜之间走红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人都能清楚的知道和记住中国的蔡伦市。真出名了、走红了、让人家记住了,又能怎样呢?自诩为中国最红的网络红人,凤姐去美国求职还不是一样让人家给耍了?
从文化、地缘等角度考虑,确有必要的改名未必不可以,大家前呼后拥忙改名,真能改名个天翻地覆、旧貌换新颜么?唐朝堪称古代史上的鼎盛期,那是不是将国名改回唐朝,就能够很快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呢?指望靠啃老或者变卖老祖宗的遗产一夜暴富,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今后呢?还是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务实建设,踏踏实实地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