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这场轰轰烈烈变革后的101,市场调整的步伐不断地加快。
对于市场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是赵章光提出的动态发展理论,而赵章光的指挥艺术就在一个“动”字上。
到2001年底,101的三级市场代理已经成型。触角伸向香港和台湾地区,国外101生发中心继欧、美、日、新之后,又在越南开设了第一家章光101服务中心。
面对市场调整之后的累累硕果,赵章光感慨万千。市场调整的成功实施,说明自己决策方向的正确。而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调整最成功的就是广东和浙江。
广东省在专柜销售成功后迅速建立了50多家生发中心,全省基本布满。所有网点均采用连锁管理,统一了服务规范、门面装修、室内布局,销售额节节攀升,2000年销售额突破2200万元大关,4年翻了几番。浙江省的所有地级市也完成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已开始向县级城市扩展,2000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
在调整中,江苏、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布点后销售额大幅上升。江苏、四川从100万上升到1000万元以上,增幅近10倍。
但这并不说明101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市场动态千变万化,市场调整也是随时的、经常的。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再调整再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和标准化。在市场调研中赵章光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各地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多,都给101提供了更多的商机。这就要求101的咨询网络必须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地区的大小、人口的多少、经济和消费状况,增设新的生发中心。对于原先服务部所处的地段、门面装修等对销售有很大影响的,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于是,赵章光又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整:
1.调整山东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市场一直由北京公司管辖。但在市场运作中,由于体制、资金不足,经营方法单一以及对专业咨询人员的培训不够等原因,限制了北京公司在某些重大决策上难以有大动作的发挥,因而不断出现市场资源浪费的问题,其中以山东省最为突出。
为了帮助北京公司解决在市场运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赵章光决定由自己投资进行人才培养和市场开发,待市场正常运转之后再交还北京公司。2000年12月,他的办公室特致信北京公司领导,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觉得,您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调整思路、放开手脚。以山东市场为例,山东并不是一个落后省份,人口约8000多万,而今年(即2000年)截至11月底发货逾241万元,回款仅148万元,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大部分自我投资的服务部没有良好的、统一对外的企业形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如果您能够将山东省除青岛、烟台、淄博以及现有服务部之外的城市和地区交由我们运作,从2001年1月1日起,我们将发动大家集资50万元,再建10个点,由我们负责人员安排,统一经销北京公司产品,以此缓解北京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想法我们也征求了赵总裁的意见,他不仅认为协助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同意给予资金支持,并承诺:2001年山东市场的回款保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货款不能及时返还,就从他的应收款中扣除,待市场运作步入正轨以后,再交由你们继续经营。”
经过了几番协商,赵章光在保护原先做得比较好的咨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在山东的济南、潍坊、威海、荣成、莱州、蓬莱、即墨、高密、招远、肥城、文登等地陆续建立起包括大中城市和县级市在内的20多家咨询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指导市场销售,赵章光四下山东,对咨询部人员考察、市场开拓、咨询服务中心管理等问题亲自考察、督导和调整,并实行统一管理,使山东市场的销售渐入佳境。
2.开发四川市场。地处西南的四川市场的开发也经历了曲曲折折的过程。在最初实行战略大转移的时候,赵章光曾派自己的亲戚赵银品到川东开点,要求他半个月建一个。赵银品不负赵章光所托,昼夜兼程在川东、内江、泸州等地完成了布点工作,为四川市场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四川的其他地区,虽然实行的是较为灵活的个人承包制,但市场销售却一直萎靡不振。很多人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西南地区经济的不发达。赵章光偏不信这个邪,他在亲自考察后,认为个人承包的形式不适合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实际状况。于是,他亲自挂帅,先登报招聘,然后命浙江公司对成都生发中心率先进行调整。浙江公司领命后,首先着手设立了不参与经营的服务管理机构——办事处,而后采用孵化器的办法,在四川省内全面建点,花开四处。最后让四川带动云贵两省,进一步开发大西南。四川市场的发展在调整之后不久,立刻就显出了效益,开始稳步发展。
除此而外,赵章光的一揽子调整计划还包括:巩固已经发展成熟的广西市场,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考核标准除经济指标外还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咨询服务中心经理的调整等。这一系列的调整措施,稳固了101在市场份额上的占有率,对外树立了101的良好社会形象,从根本上保证了101的稳定发展。
赵章光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将市场分级、细化、定位,对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越及新加坡等地建起的庞大网络进行整顿改造,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全面挑战WTO。
经过八年奋战,赵章光亲自建起的庞大销售网络是101和任何新对手竞争较量的平台,是101实力的表现,也是101腾飞的跳板。
作为政治家的列宁曾经说过:在历史每个转折关头,总有人摔下去。当然这并非是由于他们没有坐稳,而是迷失了方向。
赵章光最欣赏的一个文章标题叫“沉着的101”。他认为,沉着出智慧,沉着是自信的表现,是实力所在的外部形态。沉着的人是不会摔下来的,因为他预先能感觉方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重心,这是事业不败的保证。
如今,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弄潮儿大都像黎明前的群星,早已黯淡退场。即使翻开1997年《财富》杂志中国排在前几位的富豪,如今或倒闭破产,或销声匿迹,或悄然引退。而在众多富豪淡出百姓视线的时候,十几年前行如一的赵章光却依旧赫然在目,平静而沉着地生活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
这,或许就是反思与沉默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