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政赤字是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的一种可能的来源。一般地说,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一种是通过向公众出售债券,另一种是通过货币创造(money creation),也称为印刷货币(printing money)。前一种方式,即卖债券给公众这种方式,不影响基础货币,因此不影响货币供给,所以对总需求没有显著的作用影响,也就没有通货膨胀的结果。相比而言,第二种方式,即货币创造方式,对总需求有重要影响作用,从而可以引发通货膨胀。如果财政赤字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货币创造来拟补持续的财政赤字将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当财政赤字是持续的而不是暂时性的,同时政府是通过货币创造来拟补而不是向公众发行债券,财政赤字就可以成为持续性通货膨胀根源。
货币创造的一种具体方式是中央银行购买政府的债券,而不是由公众购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5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这种做法实质就是货币创造,它将具有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但同时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效应。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其通货膨胀的效应将影响到世界经济,对有关国家将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