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的多重性


 忽然找出前几年在国家画院的一次学术座谈上关于水墨的发言。

水墨的多重性

  首先我认为,水墨艺术家的创作不要有思想包袱。关于刚才程美信先生所说以及大家讨论的水墨是否具有当代性、如何表达当代性、水墨的表现局限问题,我觉得这些是问题但也不是问题。从我的经验来看,水墨语言不应成为我们障碍。我们先从水墨绘画语言的属性上说,孙磊在这儿最清楚最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因为他是诗人。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从文学和绘画比较来看水墨的发展》,现代水墨语言的发展和白话文的发展可以对照,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可以说白话文是现代文学的起点,而“四王”的中国画语言也逐渐现代化。现在让孙磊用古代文言文写出当代人的感受一定很困难,同样让我们用完全传统的中国画语言画出当代人的感受也十分的难。不过有一点是不同的,白话文的发展和演进是和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中国画水墨绘画语言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前者是文化母体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全民性,它和时代发展密不可分,后者是文化子体,原本属于文人士大夫社会精英阶层,有加之后来艺术教育技术性较强。水墨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这段时间里发展还是很快的,但它的发展语境已经是中国快速进入的后现代社会,这必然造成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出现水墨是否具有当代性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的争论。

  我2003年都在做水墨以外的作品,我们当时在一起的邱志杰现在也会用水墨做作品,那么他的作品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看到许多人都把水墨作为材料和资源来做当代艺术作品,那么水墨到底作为语言还是材料还是资源呢,这就要看艺术家自己的选择,我的体会是其中并没有绝对的矛盾,应该是互通的。如果你要强调作品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立场时,就可以强调水墨作为语言,此外就可以不要求所谓笔墨语言的纯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