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2010年11月8-9日.北京 .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十二五规划论坛》交流论文)
近期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会议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探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是各界非常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编制国家级的社会中介行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势在必行。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中央就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在各个时期不断强调。20多年过去了,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和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情况依然严峻,并付出了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这种现象和政府职能没有转变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而应由政府管理的不少事却没有管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从深层次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政府调控、市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过深介入经济活动,核心职能弱化,出现了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也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法制化和高效率,滋生了腐败和寻租现象。
政府职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四大方面。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培育和监督市场体系,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等。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把该管的管好,把不该管、可不管交给社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体系,摒弃“全能政府”的错误理念,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四大关系;二是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三是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全面梳理政府事务,改变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的做法;四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把政府大量的服务、协调、监督的公共事务转给交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三)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等作用的社会服务机构。根据工作性质不同,社会中介组织分为半官方组织(公证与仲裁、计量质检、消费者维权等)、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经济鉴证组织(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咨询交易代理组织(咨询、证券金融服务、专利商标服务、代理及经纪、发展战略、职业及婚姻介绍、广告、人才服务、租赁等)和公益性组织(基金会、慈善会、民办研究院所等)。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有高效优质的承接载体。社会中介组织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既可协调多元利益,又可以提供经济鉴证、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是一种最适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中介组织致力于各项和监督,政府站在更高层次上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形成“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市场(社会)”的三层联动体系和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三大社会管理主角。如果说实业发展是硬实力的话,中介服务行业发展就是软实力。实业发达而社会中介行业落后,是畸形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达与否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真正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必然选择。转变政府职能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转移。转变政府职能又有利于推动社会中介组织的壮大。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削弱而是强化政府职能,政府集中精力履行核心职能。
政府职能转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半官方组织、经济鉴证组织、咨询交易代理组织、公益性组织等行业自律和发展管理转移给行业协会和商会。包括行业标准、资格证书、考试培训、道德规范、奖惩、发展规划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是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承担行业自律和发展管理。二是从过去官方从事政策调研和学术研究,向官方和民办研究咨询机构共同承担政策调研和学术研究转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野研究国家和行业政策。美国兰德公司是民间研究咨询机构,擅长于跨学科分析研究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等,目前90%以的收入来源于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军方。三是将政府职能部门的科学论证、社会协调等工作前移给社会中介组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缓和社会矛盾,避免凭决策失误。
(三)编制十二五专项规划,促进社会中介行业发展
作为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智力密集型行业,社会中介组织不仅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就业和较高的人均税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市场繁荣,其所带来的倍增效应要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将社会中介行业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一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列出专门章节规划社会中介行业发展,二是编制社会中介行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厦门等城市早就编制了中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等。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社会认知度不高;法制不健全;部门职能交叉,执业环境不和谐;行业协会不规范,行业自律机制未形成,存在无序竞争;税收政策没有理顺;行业垄断与区域垄断较严重;社会中介组织规模不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发育层次不高等。
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中介行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抓紧制定《社会中介组织条例》等法规政策,把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减少审批项目、下放管理权限,将政府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增加支持社会中介行业发展的内容,并编制中介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将中介服务业发展纳入政府规划。
二是调整部门职能关系,规范行业协会。推进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杜绝部门和地区垄断。清理社会中介服务有关政策,取消废止违反公司法和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和部门限制,采取包容性发展模式。强调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降低会费和各种培训费,健全职业诚信道德标准和档案,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建立违反诚信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大发展:设立中介服务业引导扶持基金,支持行业发展;支持社会中介组织融资、上市;完善具有中介服务行业特点的税收制度;规范并大力提倡政府购买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设立政府社会中介顾问团,参与政府重大项目决策;吸收中介服务行业专家参政、议政;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知名品牌;借鉴先进组织形态,允许并支持社会中介组织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提升辐射功能,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四是社会中介组织要苦练内功。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设行业品牌,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竞争力,加快专业化提升和服务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自愿共赢基础上,优化中介行业结构,实行“强强联合”、“强兼并弱”,加快集团化、综合化、大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