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期目录




 

目   

 


 

 

 

 

 

专题Ⅰ  制度化变革——环境·保护·法

 


 

中国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功能与局限

 

郇庆治  李向群  本文以华南环保督查中心为例对中国的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发展及其绩效做了初步分析,论述了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历史发展、组织结构和监管职能,分析了华南环保督查中心的具体运作,尤其是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进一步改进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管治绩效的政策选择及其限制性条件,通过以上内容说明了中国纵向环境保护监督体制强化或重建过程中的内在复杂性。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管理难题

 

杨朝飞  环境责任保险机制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政策,也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保险机构就会主动介入,承担起污染理陪和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角色。目前,已在湖南、湖北等9个省(直辖市)开展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这项工作也还存在着立法、政策、技术、工作机制滞后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应当重点研究解决以下政策:一是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按一定的比例补贴企业保费;二是对开展环境责任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营业税优惠;三是建立国家污染事故应急基金,或者是环境责任保险超限额保险基金。

 

 

环境信息公开:我们向美国学什么?

 

王立德  我们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弊端,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信息监管已经成为了美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监管模式,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例如美国的《有毒化学物质排放清单》制度)、环境影响评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许可证制度和产品标识是其五种主要的信息披露工具。我们应当学习美国在大力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经验,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措施和必要的争议解决机制,鼓励广大公众的参与、支持与配合。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需多方助力

 

王晶晶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用)》实施两周年,企业信息公开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敲响了企业信息公开的警钟。《办法》要求企业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环境信息。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地方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企业信息公开收效甚微,《办法》有成为纸面法规的风险。加强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程度,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企业依法主动公开环境数据、公众积极关注参与,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办法》的实施。

 

 

浅谈环境法对健康权的保障

 

秦天宝  吴小艳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70%~90%的人类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世人和专家的关注。中国需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健康权,环境法也应从尊重、保护和实现三个方面来保障公民的健康权。

 


 

专题Ⅱ  阴谋还是利益?——政治视角下的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伦理审视

 

毛新志  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种植,我们发现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或者完全放开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都是不合理的,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可以得到部分的伦理辩护,即我们可以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商业化。鉴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有潜在风险,我们应该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实行严格的审批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将其风险“防患于未然”,避免给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使转基因食品能够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争论背后的鬼魅身影

 

金微  在关于是否应该大力推广转基因的争论中,虽然不少转基因支持者持乐观态度,但不仅广大民众对转基因技术持有诸多疑虑,不少权威学者也极力反对草率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危害。而美国的转基因种植历史也证明,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收益并不能达到原有预期水平,于是开始研发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这既是出于跨国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也是出于美国掌握粮食武器的需要。鉴于对这些利益集团的警惕,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转基因主粮的推广。

 

 

破除转基因主粮的神话

 

郑风田 许竹青  转基因的支持方虚构了很多转基因主粮神话,这些神话包括:转基因主粮能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缓解全球粮食危机;转基因主粮安全无害,生态环保,美国人天天吃。实际上,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其安全性也存在很大的疑问,没有任何一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主粮。对转基因产品既不能妖魔化,但也不应该放任化,对转基因口粮作物的产业化尤其应该慎之又慎。中国应该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防范外国专利陷阱,同时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转基因作物审定机构,并出台相关法规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流通管理。

 

 

全面解析转基因阴谋论

 

王启明  转基因阴谋论的真正温床在于,关系人类公益的事务被当做商业机密而秘密筹划,关系人类福祉的科学技术被商业私利所劫持,在密不透风的商业密室面前,民众只能被蒙在鼓里,凭空制造出许多阴谋论。阴谋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揭示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的权力结构,要扬弃阴谋论,不能仅仅武断地拒绝它,而应该在现实层面铲除它据以存在的土壤。这就必须让一切公益事务走向公开,让民众自由介入公共实践与争论,让科学的成果归全人类共享,真正实现科学技术的Communism。

 

 

转基因技术为什么需要民主决策?

 

郝苑  转基因技术的政治决策需要超越专家的狭隘视角,鼓励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在理性开明的民主议程的引导下,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决策的反思、批评与质疑,不仅不会压制和阻碍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为科学家改良和提高转基因技术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动力。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民主决策的政治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理性对话能力,从而为商谈民主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

 


 

专题Ⅲ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环境伦理?

 

 


如何建构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

 

余谋昌  中国环境伦理学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形成自己的环境伦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作用。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建构不能像西方一样走不同学派争论的路,而应朝建立统一、开放、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对西方不同学派的理论进行整合。实践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我们需要通过对社会不同角色、不同阶层人的伦理态度、伦理行为的研究,来制定一套比较和谐的、符合我们社会实际情况的环境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与使命

 

杨通进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构建中国生态伦理之孔见

 

雷毅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入生态伦理的内容。中国生态伦理需要将整体论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科学成果,这两方面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大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在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中,道家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生态学理论最为重要。

 

 

发挥佛教生态伦理的社会作用

 

陈红兵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环境为什么可以是一个伦理问题?

 

范春萍  伦理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在古代,它只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小群体、小族群之间的关系,后来发展到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代,则发展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伦理的主体也在扩展中,自然物与人类同样具有生存权利和内在价值。只有真正认同了“非人家族成员”的伦理地位,在本质上摆脱了非人自然物“实质上还是为人的”这一逻辑桎梏,人类才能真正尊重和保护它们。

 

 

 

 

 


  


 





 


 



 

 

 

 

 


理论编辑:【 国际·政治 】
           杜建国  电  话:88115179/88115908转613  电  邮:[email protected]

          【 经济·技术 】
           齐  澧  电  话:88115179/88115908转609  电  邮:[email protected]
           夏永红  电  话:88115179/88115908转604  电  邮:[email protected]

          【 社会·文化 】
           蒋  鲲  电  话:88115179/88115908转611  电  邮:[email protected]

美术编辑:【 网络·电子 】
           孙  潇  电  话:88115179/88115908转605  电  邮:[email protected]

 

 

 

 


2010年第10期

http://blog.sina.com.cn/greenleaf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