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彰显主力暗语 大盘趋势提前曝光
美联储“二次量化”引发的狂潮正在向全球蔓延,在“二次量化”兑现之前,这种促使资产价格全面上涨的狂潮只蔓延在专业预期层面,即指蔓延在专业、职业投资者层面;“二次量化”兑现之后,目前这种狂潮正在媒体舆论、百姓大众层面四处蔓延。常识告诉我们,由“二次量化”给资产价格带来的流动性驱动力正处于巅峰状态。
体现在A股方面,受“二次量化”带来的刺激,一些非专业投资者的“胆子再次大了起来”,新的预期目标正在不断刷新,“稳看4000点,可望6000点”已经开始成为市场新的目标。为此,A股指数在新入市资金的持续推动下开始屡创新高,“找还没有涨的股票”已经成为市场投资者新的操作信条,为此,除了有色、军工等前期恶炒的股票之外,其余股票已经开始进入普涨状态,盘小的涨得快一些,盘子大的涨得慢一些。普涨行情的出现也意味着行情的上行动力正处于巅峰状态。
我们早在10月份曾分析指出,在流动性高度泛滥的态势下,为了保护房地产、农产品不被流动性冲击,股市已经在政策层面成为天然的流动性蓄水池。在决策层面一方面可以通过高频度扩容来对冲泛滥流动性,把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来支持和稳定实体经济;另一方面,A股市场已经是最不怕流动性冲击的市场,与2007年流动性催生股市泡沫的形势已经不同,目前的A股在调控层面上已经握有一个强有力的“杀手锏”,即在A股已经实现90%全流通之后,大多数上市公司国资超额持有的国有股权已经具有流通权,超额持有部分足以对抗泛滥流动性的冲击。现在,这一观点正在被各种舆论借用周小川本月5日在“2010财新峰会”上表示“将热钱放进一个池子里,而不任其泛滥到实体经济中去,待其要撤退时再放出去”的言论大肆渲染。实际上,在此之前,“让股市成为流动性蓄水池”一直在进行着,周小川的言论并非意味着我国政府将大力造好股市,吸引更多的流动性。因为,股市价格泡沫也是一种对经济破坏力极大的风险。
我们上周分析提示,11月份行情仍将是“震荡涨”的格局,但在11月份“边打边守”的投资策略上,更要侧重于“守”。在目前全市场皆狂热的势头中,冷静更显可贵。在行情启动之处,我们曾预期本轮行情的目标可看3300-3400点;如果“死气沉沉的银行股”也受到流动性的垂青,最乐观的情形可看3600-3700点。尽管目前市场氛围热情高涨,但我们坚持最初的预期不变。无论是在行情研判中,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如果经常改变自身的观点,其实际就代表着本身没有观点!
常识与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市场开始狂热的时候,市场就已经在开始酝酿变数。我们认为,行情在本月末可能出现重要的变数,因为到本月末,再创新高的10月份CPI已经公布,G20会议已经结束,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行将召开。更重要的是,作为“经济腰杆已经挺起来”的中国政府,绝不会对美联储损人不利己地频繁开动印钞机听之任之而没有任何反制,或者应对措施!在圣诞、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高峰期即将来临的时候,对目前这般农产品涨价潮四处蔓延的现象而坐视不管!而反制或应对措施的出炉应该在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前后。为此,我们预期(还只是一些猜测),待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完毕,之前一直恪守宽松,或者适度宽松的宏调政策可能会再次“微调”。可预期的措施可能有:
(1)年内再次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
(2)可能会多次提高准备金率;
(3)在公开市场继续大规模回笼资金的基础上,可能通过大幅增加国债发行规模,或者设立于发行保障房建设债券的方式回笼资金;
(4)可能在多个城市推出房产税试点,并大幅提高房产交易所得税以堵死热钱对房地产的觊觎;
(5)加快股市大盘股的发行节奏等。
除以上因素外,我们注意到,欧美股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元指数等行情在本月末都面临一个技术上重要的转折周期。上周我们分析提示,11月份行情上旬伺机冲高、中旬拉锯滞涨、下旬震荡回落的可能性较大。进入本月底下月初,股市本身也开始进入了周期性的“年终盘点期”,市场不同性质与不同来路的存量资金的回帐因素、结算因素、净值因素对行情的牵制影响将开始显现。市场因素与上述可能的政策因素如果形成叠加,则意味着行情将至少会形成一次阶段性的剧烈震荡。以上来看,在本月下旬之前的投资策略上,延续着补涨股行情的节奏还可以继续“放胆做”,但进入下旬的敏感期操作上应该开始“胆小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