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所谓的“超级细菌”一词出现以来,人们对于细菌耐药性突然关注起来。人们关注的目标立即聚焦于医生和患者身上,并提出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也呼吁患者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这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其实,即使我们真的做到对患者慎重使用抗生素,也不可能阻止多药耐药的“超级细菌”的产生。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抗生素中,用于人体治疗的仅占50%,而其他的部分用于动物,35%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而15%直接用于动物的饲料。也就是说,每年全世界生产的15%都直接进入了动物的肠道。在动物的肠道里,低浓度的抗生素,可以消灭对抗生素高敏感株,而保留耐药株,经过这种选择,细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积累,造成了“超级细菌”的出现。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的资料, 美国使用的抗生素促生长剂包括17 大类, 几乎包括了治疗人类感染的全部抗生素种类 。每年有18000 吨抗生素用于农业畜牧业, 其中12600 吨用于非治疗用的促生长剂(即饲料)(王云鹏,马越。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及其潜在危害。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 年9 月第33 卷第9 期)。
不仅如此,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还可以通过粪便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导致自然界中的细菌发生耐药;更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群,对正常人体的细菌进行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对农产品中抗生素制订了严格的标准,甚至规定牛奶中不能够检测到抗生素,但是,仍然挡不住企业生产的牛奶含有抗生素。例如,一项广州的研究表明,该市的内销生鲜牛奶的抗生素阳性率高达99%,而该市出口的生鲜牛奶也有32%含有抗生素。
可见,超级细菌的产生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问题,更是检讨农业技术的问题。希望大家关注。为此,我准备利用我的微博和大家讨论一下饲料添加抗生素对细菌耐药和超级细菌产生的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参与。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请关注我的微博(http://t.sohu.com/people/!aW1tdW5vaGVhbHRoQHNvaHUuY29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