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之累


  9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规定三聚氰胺的出厂、批发、销售实施全程实名制。目的是加强监控,防止这种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化学物质再次混入乳品。

  由此,我想到了近年来诸多名目的实名制。

  手机实名制。旨在遏制违法短信、诈骗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

  书号实名制。旨在控制买卖书号。

  火车票实名制。旨在消除黄牛党,根治倒票,且已有范例,机票实名,所以没有人倒卖。

  网吧实名制。旨在对非法上网者的追查及拒绝中小学生沉溺于网上而影响学业。

  网络实名制。旨在让网民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防止少数人利用互联网恶搞、攻击和发泄。

  实名制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吗?就目前已经实名制的项目,如买房、买车、银行存款、住店,又有多少漏洞,只不过是程式而已。几乎没有人能核查你身份证的真伪,而大街上卖假证的到处散发小广告,“热诚服务,保证质量”,承诺“只要你能想到,我们就能做到” 。

  我并不反对实名制,何况中国人历来讲究大丈夫要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担当豪气。好人实在,心里没鬼,行为检点,用不着把爹妈给的名字藏藏掖掖。若是想隐名埋姓干点什么的,光靠一个实名制,恐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且,任何一项实名制的彻底施行,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2010年春运时,广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两个试点区的人员和设备成本就高达1亿元,而且还没算上给旅客增加的时间成本。全国范围实施,更多项目的实施,要花多少钱呢?

  实名制会带来一些好处,如利于监管,抑制一些非法违规行为,加快身份确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各种有安全保障的虚拟身份的交流交易日益重要且已成为趋势。真实身份和信息的大量使用,使个人隐私受到的侵犯也越来越多。你只要买了房,就会有人经常打电话问:您××的房出租出售吗?你生了小孩刚刚出院,就有卖奶粉的卖尿不湿的三天两头打电话找你。

  实名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涉及法律法规,关系人们的生活。可以在哪些领域施行,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件挺大也挺复杂的事儿,不可只求决策的快意,而无科学的擘画。任何制度或政策都是对社会价值做出的权威性分配,都是一柄双刃剑,制度不能没有,制度又不是万能的。还是综合治理这个概念好,欲毕其功于一法,把宝全押在实名上面,实名制也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