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不足”与“抽疯性过剩”
如果觉得以上的分析可信,那么自然的结论就是,要让“泡沫过程”主导的疯狂价格,又回到“供求曲线”的正常逻辑中去。我确信这是中国经济正确的调控方向。
为什么以前调控房价的法子不对?因为从来没有说不让炒。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买,那等于只要钱多,就随便炒。钱确实多,所以就炒成了。再加上一些限制供给的错招,自然就越调越涨。增加供给作用也不是太大,至少短期内作用不大,因为人可以炒“稀缺地段”,这没法增加。能涨的倍数,从投机的疯劲来看,显然还没到头。如果让炒,还能继续涨,十万一平也是可能的。就是三个条件:让炒、适合炒、货币过多。
那么是不是把“货币过多”解决掉,就能调控成功?实践证明,这基本没有可操作性。货币过多了,是一种“现状”,有它的历史成因。不是说你“过多”了,就可以通过啥妙招短期变回“不多”让一切正常。按照M2的形成原理,它是一份基础货币,再加上三倍的借款,这样生出来的。这个货币乘数不高。2008年,其实还没真把M2往下降,只是紧缩抽流动性,就一堆问题出来。房价到是跌了,但社会生产也乱套了。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商业社会了,要干地球上最多的经济活动,人和公司不能白干,需要钱来推动,需要流动性来支持,所以,这些钱还是需要的。甚至每年M2往上增加都是需要的,就别提减少了。可能增速17%是过高了,但总得有个10%以上的增速,不能太低,做的事是真的多了。
但为什么说“货币过多”呢?这是指静态的钱,是太多了,全世界最多。而这些钱动起来,提供的“流动性”,其实还不够。静态多了,动态不够。因为“流动性”不足,所以民众收入不高。如果“流动性”象美国那样强,那就象一个水流网络系统里,水流粗水速急,网络节点的过水量就大,相当于人的收入高消费也高。世界是有“流动性过剩”,一些专家就把这个词抄到中国,也“流动性过剩”扯来扯去。其实中国是“流动性不足”,还去搞紧缩,自然是胡搞。
流动性不足,但人存下的钱可不少。这些钱,它的总量非常巨大,几十万亿。它跑出来搞“泡沫过程”,也不会给实体经济提供什么“流动性”。从一个账号跑到另一个账号,还是存款,再在银行里生成一个房贷,房价却涨了一倍,也就是中介与银行能挣点钱去花。这不是用于生产能给人民群众提供收入的流动,而是炒买炒卖的投机搬迁。我们看生产消费资金水流在网络里自然流动,是一个个劳动节点流过去的,很自然,节点上的老百姓都能获得收入,也有钱消费。但这种炒房的钱,它的数量很巨大,却没有“流动”的韵律感。上百万的钱从一个节点猛地跳到另一个节点,这根本就不是“流动”,而是“抽疯”。可能国际上说的“流动性过剩”,是指这种“抽疯”的钱多了。经济学家如果把“抽疯”与搞生产的“流动”混为一谈,自然无法理解事情的真相。
静态的钱,是太多了,全世界最多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