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调控已成维稳


对于当下的房地产行业,调控似乎已经变得没那么可怕了,连“史上最严厉的调控”都经历了,也没见任何一家开发商因调控而倒闭,反而无论大小规模的企业都“活”得有滋有味。于是乎,这个行业人们的神经已经变得很“坚强”了,大家似乎已经形成了调控对于房价上涨的影响“只会短期有效,而过一段时间一定失效,甚至在许多时候只会越调越涨”的共识。

 

然而,就在业内对于调控效果产生“麻木效应”情绪之时,中央政府的调控手段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人对于这次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的“限购令”不以为然,一方面批评政府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一方面也继续认为这个政策对于抑制房价的效果只是短期的,有的甚或认为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如果我们单从这一政策的短期的效果来评估“限购令”,显然低估了其“标志性”的意义。“限购令”以及各地方政府在审核开发商项目销售证申报时对于价格的直接干涉,标志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从金融信贷、税收等常规手段到了直接运用行政手段的“跨越”。而且,只要房价的上涨一天得不到所谓的“遏制”,后续的各种行政手段将会陆续推出、叠加。目前大部分实行“限购”的城市是限制新购的套数,如果接下来调控的效果继续无法达到政府的预期,那么只要有房的就不能再买房的政策完全有可能出台——目前深圳只要有两套房就不能新购住房的政策其实已经是率先达到这种“境界”了!

 

政府现在的态度是不遗余力,逻辑是“野蛮对野蛮”。因为,在政府的眼里,房地产市场现已沦为以投资获利(短期行为叫投机)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所以,政府认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直接进行阻止。其实,要真正遏制投资、投机的势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压缩,甚至消除房产升值的收益。从这方面来看,房产税(或者叫房产调节税)的确是最具针对性的手段。政府显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地方政府会更加地热衷,因为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税源,从而补充似乎永远也不够的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房产税的“负作用”只是会损伤富有以及中产阶层的资产价值,而这应该不会是政府认为需要顾忌的因素。那么,房产税热闹了那么久为何迟迟未能施行,即使将要推出也只是在上海、重庆等个别城市试点?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体系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完全超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

 

这些年来,对于调控的持续失效,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的批评和直谏,都是指向我们国家整体房地产结构化的问题。而今中央政府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并在大力地“补课”,全面地推动政策性住房的建设。但是,面对“疯狂难抑”的局面,政府显然认为“长治”方案的“远水”,救不了目前无法控制的“近火”。于是,立竿见影地稳住局面成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当务之急的现实目标。

 

这就和我们当下维稳的执政思路相契合了!暂不追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也不论控制的手段是否合情合理,也不管是否真正长久地解决了问题,先将即刻可能爆发的危险压制住,从而为未来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和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始步入以行政直接干预为主要特征及核心手段的房地产调控,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当前最大的政治维稳工程!

 

当调控已成维稳,行业对于调控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市场的影响,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意识。有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连“多军司令”任志强都意识到了,那就是09年以来的好景与08至09年开发商拿地减少、供应相对有限关系甚大,而目前步步紧逼的政策不断在压缩需求(不管是投资还是自住的),而对应的是09年中至今不断增加的拿地和开工量,供求关系的逆转,完全可能使市场在年底和明年第一季度发生重大的改变!

 

一次次的调控对于“亢奋的房地产市场”,就像是一根根稻草落在“强壮的骆驼”上。没有一根稻草是能够压垮骆驼的,但是累积起来,最终会让骆驼趴下。压垮中国房地产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我们不清楚,但唯一能肯定的,是一定会有那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