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美国经济有一些坏消息:
2010年11月初,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实施6000亿美元收购长期国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6月之前平均每月收购750美元),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当前美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但美国金融市场并不缺资金,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不了美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里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本已弱势的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进一步走低,最后美国经济面临的结局就是滞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害了美元长期的地位,也害了美国国民的长期利益。
2010年11月11日,在韩国首尔的G20峰会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国总统奥巴马陷入围攻状态。
2010年11月23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联邦保险公司“问题清单”上的银行数量从829家增至860家,另外2010年年初至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共有127家银行倒闭。
2010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环比下降3.3%至1960亿美元,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依然乏力。
2010年11月24日,美国知名华尔街分析员惠特尼警告,由于消费者忙于降低债务、面对新监管条例以及证券化市场疲乏等多种因素,美国银行业界贷款需求缩减,服务收费来源下跌,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这18个月美国银行业将有5000间分行陆续关闭。
2010年11月23日,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警告:美国经济可能会步日本后尘面临“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下经济增长仍然停滞不前,并且出现通货紧缩。
2010年11月22日,畅销书《货币战争》作者、美利坚大学硕士宋鸿兵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以失败告终,并可能将经历长达14年的消费下滑期。
2010年美国经济有一些好消息:
2010年11月23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银行业盈利比2009年同期上升。
2010年11月25日,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年美国第三季度企业整体利润达1.67万亿美元,年比增长28%。
2010年11月25日,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2010年11月第二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3.4万人(市场此前预期为下降4000人)至40.7万人,创自2008年7月以来新低,这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好转迹象。
2010年11月25日,相关数据显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48.42点,报11,184.79点,涨幅1.3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46.64点,报2,541.59点,涨幅1.87%;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6.01点,报1,196.74点,涨幅1.36%。
2010年1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2010年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第二次预估,对2010年10月份的首次预估值向上做了修正,从增长2.0%上调至增长2.5%,高于经济学家预计的2.4%。本次调高增速的原因在于个人消费开支、私人库存投资、非居民住房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联邦政府开支等项目都有所改善。相关数据也显示:个人消费开支增幅由原先的2.6%向上修正为2.8%,由于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经济70%,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在积极复苏。
2010年11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2010年美国经济增幅将为2.4%至2.5%,2011年的美国经济增速为3.0%至3.6%,2010年美国失业率将在9.5%至9.7%的范围,2011年将在8.9%至9.1%之间。
面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好消息与坏消息,那么美国经济究竟如何?正如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经济有部分好转,但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扼杀美国经济好转使美国经济未来面临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