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策略性商品,变成利润性商品
策略性商品的作用在于吸引顾客,他是指那些以微利甚至无利的优惠政策赢得客流量和客单价的商品。利润性商品则是指那些在策略性商品的带动下,对商超利润做出主要贡献的商品。
策略性商品与利润性商品的选择有什么原则呢?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二者并无明显的界限与对立,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转换,甚至可以把策略性商品完全转换成高利润、高人气的双高商品。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商超的运营优势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
我们以生鲜产品中的鲜猪肉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从目标顾客着手
在经营中,我们以往的作法是把鲜猪肉这一块当做策略性商品经营,以拚命的低价促销吸引人气。但是,通过精耕细作的运营管理后,原本无利的策略性商品,却在毛利、坪效等盈利性指标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以下是精细化运营前后一些利润指标的对比:
鲜猪肉销售区精细化运营前
|
鲜猪肉销售区精细化运营后
|
|
月均日营业额
|
16000元
|
17600元
|
日坪效
|
266元/坪
|
293元/坪
|
日人效
|
16000/3人=5333元
|
17600/5人=3010元
|
毛利率
|
4.8%
|
10%
|
每日毛利
|
768
|
1600元
|
损耗
|
230
|
0
|
上图数字说明,原来超市卖猪肉真的可以很赚钱。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运营优势和顾客的购买习性对接到一起。
二、从顾客细分开始
从上表可见,通过精细化运营前后的对比,鲜猪肉的坪效和人效都有所降低,但毛利率和毛利额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取得这样的业绩,正是将超市的经营优势与顾客购买习性相对接的结果。
在这里,充分了解顾客的购买习性是进行精细化营运的前提和方向,而对自身经营优势的开拓和提炼则是精细化运营的定位和保证。
首先来看顾客的购买习性。
在开业的时候,超市办理了大量会员卡,通过会卡中的资料,我们了解到超市所辐射的商圈范围和主力顾客的构成状况。
如图,鲜猪肉主力顾客细分:
商圈顾客形态
|
购买鲜猪肉主力顾客
|
占会员总体比例
|
中高档住宅区及普通住宅区混合
|
老年人
|
12%
|
各层次已婚中、青年男女
|
44%
|
|
办公区
|
白领家庭主妇
|
14%
|
三、了解主力顾客的购买习性
经调研统计发现,主力顾客的购物习性如图:
主力顾客鲜猪肉购买习性
|
购买习性饱合度
|
部分高端顾客肉吃得越来越少,花样反而要求多了
|
★★★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
|
即兴购买
|
★★★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
|
根据顾客购买习性所确定的运营策略:
主力顾客鲜猪肉购买习性
|
运营策略重点
|
部分高端顾客肉吃得少了,花样要求多了
|
对猪肉进行精细化分割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小份分割(当天食用,不留剩余)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小份分割,定时促销,减少库存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小份分割,细化陈列
|
即兴购买
|
强调陈列、促销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为减少损耗,可对滞销品项进行低价促销
|
三、 现有运营状况分析
通过对主力顾客购买习性的调研,我们发现以往猪肉运营中的不足。
首先就是把猪肉当成了纯粹的策略性商品,导致在运营和销售中并没有考虑主力顾客的购买需求,造成猪肉的经营目的单一,只为提升客单价,在销售上也就形成了简单、粗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与竞争对手拼低价,乱订货,乱定价,高库存,高损耗,没考核,没人管的运营特点。
下图说明了以往猪肉运营策略与顾客购买习性相矛盾的结果:
顾客购买习性
|
——>两者矛盾导致结果<——
|
以往运营策略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价格不是首选项,一味低价,
失去应有利润
|
拼低价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高库存
|
乱定货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好肉卖得快,不好的卖得慢,
导致高损耗,高亏损
|
一律低价,根据竞争对手价格乱定价
|
即兴购买
|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结果就是促销卖得动,不促销卖不动
|
不考核,无人管
|
由上图可见,以往运营的最大弊端是高库存、无利润、高损耗。原因是没有按照顾客的购买习性提升超市的运营优势。主要体现在只把鲜猪肉当成策略性商品,而忽略了他的盈利能力。这就导致冷猪肉销售区的价值潜能完全被埋没。没有发掘出该品类内在的附加值,使得该销售区的内在价值链与顾客价值相脱节,不能充分对接到顾客的购买需求上。结果是,就算对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超市的总体盈利能力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运营策略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这需要提升和发掘相应的运营优势。
四、提升相关运营优势
为使猪肉销售区由原来的策略性商品区变成高人气、高利润的双高商品区,必须对以往的运营策略进行调整,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手段,使那些符合顾客购买习性的运营策略得以强化和执行。
为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重点提升了以下运营策略:
一、品类细化
鲜猪肉的分类很细,每一个分类每一个品项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对每一个品项都做
了差别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过去一爿生猪根据不同的部位分出7个品种就开卖了,现在的要求是经过“精分割”使细分的品类调整到30~40种。
二、人员调整
为配合“精分割”的策略,鲜肉销售区五名员工全部换为专业猪肉分割师。
经过专业分割师的分割后,猪肉肥瘦搭配合理,品相好,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核算发现,经过专业分割师分割后的猪肉,毛利提升了2%左右。
三、美化陈列
猪肉的部位肉经过精分割的商品化处理后,我们将单品扩大到40种之多,这就需要将原有的展柜拓宽,最后决定,以3.5m的展示柜来陈列。
如图,除猪火锅片及梅肉片属于火锅类,与牛肉片及羊肉片并排陈列在附近火锅展柜之外,其余单品依陈列原则在新设的3.5m展示柜中摆设:
猪
舌
|
大
肠
头
|
蹄
筋
|
猪
尾
|
粉
肠
|
猪
小
肠
|
猪
大
肠
|
猪
肚
|
猪
腰
尺
|
猪
腰
|
猪心
|
猪血
|
猪
肝
|
||||||||||||||||
猪
耳
|
里
肌
猪
排
|
里
肌
肉
片
|
里
肌
肉
|
小
里
肌
切
块
|
小
里
肌
切
半
|
小
里
肌
|
蹄
膀
|
猪
脚
|
||||||||||||||||||||
猪
肉
丁
|
五
花
肉
|
五
花
扣
肉
|
五
花
肉
片
|
后
腿
赤
肉
片
|
后腿
猪
排
|
后
腿
赤
肉
|
后
腿
肉
|
前
腿
赤
肉
|
前
腿
肉
|
|||||||||||||||||||
后腿红烧肉块
|
前
腿
红
烧
肉
块
|
猪
小
排
|
绞肉
|
猪
肉
丝
|
小骨
|
大骨
|
龙骨
|
五、通过营销策略降低损耗和库存
鲜肉销售有两个止损点,一是滞销品的止损;一是库存量的减少。
一、在滞销品的止损上,采取时效营销策略
比如针对不好卖的部位是五花肉和上肉,如果当天处理不掉,第二更不好卖,最后只能销毁或做熟食。但熟食的销量有限,大部分还是要销毁。我们最后决定在每日低峰时段进行时效促销。即一开市就把这些猪肉的滞销部位以低于市场20%价格售卖。结果,不仅使滞销品在每日的有限时段清空,更是改变了低峰时段的时效,提升了该时段的人气和客单价,一举双得。
|
促销后每日低峰时段
|
以往低峰时段
|
全场客单价
|
44
|
32
|
猪肉销售区时效
|
1100元
|
630元
|
二、合理订货,对库存进行有效止损
因为每日的滞销品项都能及时清空,这就使订货更趋合理。只要合理的订货,就不存在高库存、高损耗的问题。
六、建立有效的生鲜考核系统
不知道销售情况以往,我们经常运用超低价格促销排骨、五花肉等品类,但因为服务态度不到位,对顾客购买习性的把握不准确,顾客不但不满意,还会投诉。原因在于运营策略的失误,一味低价,猪肉销售区的整体利润接近为“零”,使得猪肉销售区员工在升薪和绩效考核上受到影响,不满意工资水平、没服务意识、对工作没兴趣,再加以该区域工作量庞大,使得客情状况很难改善。
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后,我们采取三项措放调整绩效考核:
一、将猪肉销售区的刀工薪资调到全店员工最高档;
二、要求该区员工每天了解自身销售区的盈利情况,从中分享盈利。
以下是猪肉销售区员工绩效考核方式:
|
低薪
|
奖金
|
刀工(每人)
|
1900
|
当月毛利率×2%/5
|
三、每日核算毛利额,随时发现利润漏洞和不足,随时进行调整。
从实践来看,通过以上的绩效考核管理,达到了三点好处:
一、提升该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猪肉销售区的业务当成了自己的生意来做,强化了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用服务品质和刀工技术把品牌形象做起来(其实我们的目标的是在整个商圈内做出一个“猪肉专家”形象这样一个“势”出来),这就改变以往猪肉销售区低价赚人气的经营理念,使客情质量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对接主力顾客购买习性的服务,既使我们的价格很接近市场,也能保证目标毛利。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超市卖猪肉可以很赚钱;
二、猪肉销售区完全可以转变为高人气高利润的双高销售区;
三、转变的关键是把营运优势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
四、营运优势的打造重在品质和服务;
五、科学合理的升薪和绩效奖励是品质和服务的最大保证。
如何把策略性商品,变成利润性商品
策略性商品的作用在于吸引顾客,他是指那些以微利甚至无利的优惠政策赢得客流量和客单价的商品。利润性商品则是指那些在策略性商品的带动下,对商超利润做出主要贡献的商品。
策略性商品与利润性商品的选择有什么原则呢?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二者并无明显的界限与对立,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转换,甚至可以把策略性商品完全转换成高利润、高人气的双高商品。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商超的运营优势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
我们以生鲜产品中的鲜猪肉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从目标顾客着手
在经营中,我们以往的作法是把鲜猪肉这一块当做策略性商品经营,以拚命的低价促销吸引人气。但是,通过精耕细作的运营管理后,原本无利的策略性商品,却在毛利、坪效等盈利性指标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以下是精细化运营前后一些利润指标的对比:
鲜猪肉销售区精细化运营前 |
鲜猪肉销售区精细化运营后
|
|
月均日营业额
|
16000元
|
17600元
|
日坪效
|
266元/坪
|
293元/坪
|
日人效
|
16000/3人=5333元
|
17600/5人=3010元
|
毛利率
|
4.8%
|
10%
|
每日毛利
|
768
|
1600元
|
损耗
|
230
|
0
|
上图数字说明,原来超市卖猪肉真的可以很赚钱。关键是如何把自己的运营优势和顾客的购买习性对接到一起。
二、从顾客细分开始
从上表可见,通过精细化运营前后的对比,鲜猪肉的坪效和人效都有所降低,但毛利率和毛利额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取得这样的业绩,正是将超市的经营优势与顾客购买习性相对接的结果。
在这里,充分了解顾客的购买习性是进行精细化营运的前提和方向,而对自身经营优势的开拓和提炼则是精细化运营的定位和保证。
首先来看顾客的购买习性。
在开业的时候,超市办理了大量会员卡,通过会卡中的资料,我们了解到超市所辐射的商圈范围和主力顾客的构成状况。
如图,鲜猪肉主力顾客细分:
商圈顾客形态 |
购买鲜猪肉主力顾客
|
占会员总体比例
|
中高档住宅区及普通住宅区混合
|
老年人
|
12%
|
各层次已婚中、青年男女
|
44%
|
|
办公区
|
白领家庭主妇
|
14%
|
三、了解主力顾客的购买习性
经调研统计发现,主力顾客的购物习性如图:
主力顾客鲜猪肉购买习性 |
购买习性饱合度
|
部分高端顾客肉吃得越来越少,花样反而要求多了
|
★★★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
|
即兴购买
|
★★★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
|
根据顾客购买习性所确定的运营策略:
主力顾客鲜猪肉购买习性 |
运营策略重点
|
部分高端顾客肉吃得少了,花样要求多了
|
对猪肉进行精细化分割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小份分割(当天食用,不留剩余)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小份分割,定时促销,减少库存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小份分割,细化陈列
|
即兴购买
|
强调陈列、促销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为减少损耗,可对滞销品项进行低价促销
|
三、 现有运营状况分析
通过对主力顾客购买习性的调研,我们发现以往猪肉运营中的不足。
首先就是把猪肉当成了纯粹的策略性商品,导致在运营和销售中并没有考虑主力顾客的购买需求,造成猪肉的经营目的单一,只为提升客单价,在销售上也就形成了简单、粗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与竞争对手拼低价,乱订货,乱定价,高库存,高损耗,没考核,没人管的运营特点。
下图说明了以往猪肉运营策略与顾客购买习性相矛盾的结果:
顾客购买习性
|
——>两者矛盾导致结果<——
|
以往运营策略
|
购买时,使用意图明确
|
价格不是首选项,一味低价,
失去应有利润
|
拼低价
|
即使平价也不做过多储存
|
高库存
|
乱定货
|
追求新鲜,即吃即买
|
好肉卖得快,不好的卖得慢,
导致高损耗,高亏损
|
一律低价,根据竞争对手价格乱定价
|
即兴购买
|
||
对特别低价的促销感兴趣
|
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结果就是促销卖得动,不促销卖不动
|
不考核,无人管
|
由上图可见,以往运营的最大弊端是高库存、无利润、高损耗。原因是没有按照顾客的购买习性提升超市的运营优势。主要体现在只把鲜猪肉当成策略性商品,而忽略了他的盈利能力。这就导致冷猪肉销售区的价值潜能完全被埋没。没有发掘出该品类内在的附加值,使得该销售区的内在价值链与顾客价值相脱节,不能充分对接到顾客的购买需求上。结果是,就算对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超市的总体盈利能力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运营策略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这需要提升和发掘相应的运营优势。
四、提升相关运营优势
为使猪肉销售区由原来的策略性商品区变成高人气、高利润的双高商品区,必须对以往的运营策略进行调整,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手段,使那些符合顾客购买习性的运营策略得以强化和执行。
为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重点提升了以下运营策略:
一、品类细化
鲜猪肉的分类很细,每一个分类每一个品项都有自己的特性,我们对每一个品项都做
了差别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过去一爿生猪根据不同的部位分出7个品种就开卖了,现在的要求是经过“精分割”使细分的品类调整到30~40种。
二、人员调整
为配合“精分割”的策略,鲜肉销售区五名员工全部换为专业猪肉分割师。
经过专业分割师的分割后,猪肉肥瘦搭配合理,品相好,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核算发现,经过专业分割师分割后的猪肉,毛利提升了2%左右。
三、美化陈列
猪肉的部位肉经过精分割的商品化处理后,我们将单品扩大到40种之多,这就需要将原有的展柜拓宽,最后决定,以3.5m的展示柜来陈列。
如图,除猪火锅片及梅肉片属于火锅类,与牛肉片及羊肉片并排陈列在附近火锅展柜之外,其余单品依陈列原则在新设的3.5m展示柜中摆设:
猪 舌
|
大
肠
头
|
蹄
筋
|
猪
尾
|
粉
肠
|
猪
小
肠
|
猪
大
肠
|
猪
肚
|
猪
腰
尺
|
猪
腰
|
猪心
|
猪血
|
猪
肝
|
||||||||||||||||
猪
耳
|
里
肌
猪
排
|
里
肌
肉
片
|
里
肌
肉
|
小
里
肌
切
块
|
小
里
肌
切
半
|
小
里
肌
|
蹄
膀
|
猪
脚
|
||||||||||||||||||||
猪
肉
丁
|
五
花
肉
|
五
花
扣
肉
|
五
花
肉
片
|
后
腿
赤
肉
片
|
后腿
猪
排
|
后
腿
赤
肉
|
后
腿
肉
|
前
腿
赤
肉
|
前
腿
肉
|
|||||||||||||||||||
后腿红烧肉块
|
前
腿
红
烧
肉
块
|
猪
小
排
|
绞肉
|
猪
肉
丝
|
小骨
|
大骨
|
龙骨
|
五、通过营销策略降低损耗和库存
鲜肉销售有两个止损点,一是滞销品的止损;一是库存量的减少。
一、在滞销品的止损上,采取时效营销策略
比如针对不好卖的部位是五花肉和上肉,如果当天处理不掉,第二更不好卖,最后只能销毁或做熟食。但熟食的销量有限,大部分还是要销毁。我们最后决定在每日低峰时段进行时效促销。即一开市就把这些猪肉的滞销部位以低于市场20%价格售卖。结果,不仅使滞销品在每日的有限时段清空,更是改变了低峰时段的时效,提升了该时段的人气和客单价,一举双得。
|
促销后每日低峰时段
|
以往低峰时段
|
全场客单价
|
44
|
32
|
猪肉销售区时效
|
1100元
|
630元
|
二、合理订货,对库存进行有效止损
因为每日的滞销品项都能及时清空,这就使订货更趋合理。只要合理的订货,就不存在高库存、高损耗的问题。
六、建立有效的生鲜考核系统
不知道销售情况以往,我们经常运用超低价格促销排骨、五花肉等品类,但因为服务态度不到位,对顾客购买习性的把握不准确,顾客不但不满意,还会投诉。原因在于运营策略的失误,一味低价,猪肉销售区的整体利润接近为“零”,使得猪肉销售区员工在升薪和绩效考核上受到影响,不满意工资水平、没服务意识、对工作没兴趣,再加以该区域工作量庞大,使得客情状况很难改善。
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后,我们采取三项措放调整绩效考核:
一、将猪肉销售区的刀工薪资调到全店员工最高档;
二、要求该区员工每天了解自身销售区的盈利情况,从中分享盈利。
以下是猪肉销售区员工绩效考核方式:
|
低薪
|
奖金
|
刀工(每人)
|
1900
|
当月毛利率×2%/5
|
三、每日核算毛利额,随时发现利润漏洞和不足,随时进行调整。
从实践来看,通过以上的绩效考核管理,达到了三点好处:
一、提升该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猪肉销售区的业务当成了自己的生意来做,强化了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用服务品质和刀工技术把品牌形象做起来(其实我们的目标的是在整个商圈内做出一个“猪肉专家”形象这样一个“势”出来),这就改变以往猪肉销售区低价赚人气的经营理念,使客情质量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对接主力顾客购买习性的服务,既使我们的价格很接近市场,也能保证目标毛利。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超市卖猪肉可以很赚钱;
二、猪肉销售区完全可以转变为高人气高利润的双高销售区;
三、转变的关键是把营运优势对接到顾客的购买习性上;
四、营运优势的打造重在品质和服务;
五、科学合理的升薪和绩效奖励是品质和服务的最大保证。
(此文最新发表于《超市周刊》)